四十多文錢對於有些人來已經不算少了,一個加了幾絲蔥葉子的包子一文錢就可以買一個,四十多個包子一個人省著點可以吃近十來。
出了柴房,李四與吳伯並排走在一起,他想向吳伯請教些問題。
“吳伯你王家什麼都不用做,怎麼就豪宅萬貫,富甲方圓呢”李四好奇的打聽。
也是因和吳伯頗為熟悉,才敢打聽這些,須知生財之道乃立足之本,輕易打聽別人隱秘的財路是犯忌諱,易惹來殺身之禍。
王家在整個鎮都是出了名的有錢,但是卻從來不見其有什麼經營。這讓整個鎮的人對王家都是好奇不已,都想知道王家生財的秘密。
吳伯思量了下“我也不清楚,我隻是負責些雜物事。”李四悄然打量了吳伯一眼,有了些猜測,應該是不清楚再加上王家不讓,便不再多問下去。
“那我就先回去了吳伯,已經午後了”李四大概估了下時辰,要盡快回家了。
吳伯微點了頭,“去吧,早點回去。”吳伯顯然知道李四的習慣,每不到未時就會回去,一般都是挑柴來放下就往家趕。
李四向老人家道了個別,出了柴房。後麵果然如往常樣傳來吳伯的聲音,雖老卻聽得清晰。
“順便把後門關上,老骨頭了走不動嘍。”
李四七彎八拐熟絡的出了王家,他也隻是熟悉柴房到後門的這段路罷了,其他地方,不敢隨便亂逛,這是他細心觀察後得出的結論。
且吳伯也再三提醒過他,不該去的地方不要亂逛。
懷裏揣著四十多文錢,李四感覺腰都直了些許,向著市集方向而去,他要買點東西。
市集在偏城西方向,裏李四的家比較近,又順路。
到了市集李四找了家賣米的商行,用十文錢換了半鬥米,這裏不適合種植穀物,米加稍貴。半鬥米也夠自己和爺爺三吃三了。
米是用李四用早就準備的布袋裝的,基本要買米時都帶在身上,折疊起來就很的一團。
肩上搭著米袋,有跑了集市其他幾個店鋪,添了些油鹽,最後李四摸了摸懷中的錢袋,向著肉攤而去,他要買點肉,已經有段時間沒吃過肉了,自己正在長身體,而而且爺爺身體也需要補補。
雖要買肉,但李四還是挑著買的,首先家畜肉不買,死貴營養還不是很高,要買野獸肉,野豬肉質鮮嫩香醇、野味濃鬱、瘦肉多、營養豐富,但價格也不少。
涼風鎮周圍山多,野獸自然不少,鎮上很多獵戶過得都還不錯。
李四挑了家賣野豬肉的,買了十文前的野豬肉,又腆著臉要了幾根豬骨頭回去燉湯喝。
錢袋裏就剩十多文錢了,李四也不打算再買什麼,手上身上大包包的吊著,李四懷著喜悅的心情向城西走去。
城西是涼風鎮普通人住的地方,這裏大多人都比較窮,李四的家已經算是下等以上了,下麵卻還有乞丐這一層。
涼風鎮分為很多群體,向樵夫,獵戶,商人之類,當然乞丐也算,畢竟有收入來源,隻是不算穩定。每個群體的賺錢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多少相應也就不同,而在群體中又有高低之分。
樵夫是比較低下的,當然不是地位,也沒人來向你炫耀什麼地位。而是樵夫的門檻很低,收入也很低,上到七旬老人下至幾歲兒都可以做樵夫。
厲害的樵夫一上百文錢不是問題,一捆五六十斤的幹柴市價二十文錢,隻有每次多挑點或者多跑幾回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但這錢也不是那樣好轉的,像十歲孩,一捆三十斤的柴理論上可以得到十文錢,而且勉強也可以挑起兩捆,但是一般十歲孩敢進山嗎,山裏可不是那麼簡單。
李四也是因為從內心成熟,且對於一些情況有一定處理能力這才敢進山,但前兩年也隻是在靠近鎮的樹林裏拾些幹樹枝而已。
李四的家是一座土房,這還是他爺爺年輕時修築的土房,如今幾十年過去不垮不倒就已經算是堅固了,不敢奢求還不破不漏。隻能每過一段時間修葺一下,遮擋遮擋風雨。
李四老遠就能看到自家那破爛的有特色的土坯房。不由加快了腳步,果然又看到了在門口坐著的爺爺。
李四的爺爺看起來是個邋遢的人,胡子老長,胡亂張楊的沒有打理過,坐在門口的木凳上嘴裏叼一根東西吧嗒吧嗒的。不時用兩根手指夾住一邊看一遍嘖嘖稱奇。嘴裏吐出一股白色煙霧,看起來異常愜意。
李大爺並不姓李,反而姓張,叫張三。張三是個土生土長的涼風鎮人,年輕時長得也還算正經,以打柴為生,裹得也還算滋潤。隻是因為太不注重個人形象,邋裏邋遢的沒個女的中意他,就打了一輩子光棍。
他也沒太在意,反而覺得活得灑脫自在,隻是到了半百之年,知曉命的年紀,想到自己老了以後沒人照顧隻能上街乞討絕後就坐不住了,而且絕後有點對不起祖宗先人。
於是他就打了個注意,去找個乞丐來撫養,以後改名姓張就行了,這樣老來也能有個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