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辰時,盧俊義、董平、燕青,就率領著五千步卒先行離開了長安,向著函穀關方向進發。到了午時,劉鑠又同馬超率領著馬岱、花榮、聞煥章、李助、項充、馬麟、袁渙,還有三萬步卒離開了長安,出了潼關,徐徐向著函穀關進發。
劉鑠率領著三萬步卒頂著炎炎烈日不斷前行,所有人如同炙烤,汗流浹背,麵現疲態;步行的士卒踩著黃土地的雙腳,還感到了一股股鑽心的熱量不斷從腳底傳來。使全軍的行軍速度並不快,一日最多也就走個五十裏路程。
劉鑠用手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他看著疲敝不堪的大軍,內心深處知道,就算讓士卒全力前進,也是救不到劉備的。
七月十六日,劉鑠與馬超率領的三萬步卒同盧俊義、董平的先鋒部隊彙合了,他們並在距離函穀關二十裏外立起大營。
劉鑠放眼看向函穀關方向,那兩月前的戰場,是焚燒過的山林,是一片片漆黑的樹幹,鮮綠的樹枝,稀稀疏疏;那前往函穀關的路上,還遺留著無數戰死者的遺骸,空氣中還有一股難聞的怪味。
劉鑠對易守難攻的函穀關,也是記憶猶新;他召集了全部將領在大帳中商議對用兵一事進行了商議。
“這函穀關易守難攻,諸位可有何良策?”劉鑠對眾人掃視了一圈,見眾人皆都沉默不語。
劉鑠看向了聞煥章,“聞參軍,你可有良策?”
聞煥章想了想,說道:“主公,函穀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我們都已領教過,更何況此時曹操加強了防守,我們若無攻城利器,更是難以攻下。”聞煥章頓了頓,接著說道:“隻是之前一把大火,將附近的山林燒盡,這時想要打造攻城器械,隻怕又得多費些時日。”
劉鑠看著聞煥章深深歎了一口氣,說道:“聞參軍說的是,之前一把大火,確實將附近的樹木燒盡,看來我們隻能多耽誤些時日,才能攻打函穀關了。”
劉鑠對著聞煥章、花榮、馬岱說道:“聞煥章、花榮、馬岱聽令,名你三人抓緊時間打造攻城器械。”
“諾。”
劉鑠又看著馬超、盧俊義、董平說道:“孟起、盧俊義、董平,你三人負責日日前去關下叫陣。”
“諾。”
劉鑠又看著燕青、馬麟、項充說道:“燕青、馬麟、項充,你三人負責將通往函穀關路上的遺骸掩埋。”
“諾。”
劉鑠布置完了任務後,眾人都各自按令行事,在攻城器械沒有準備好前,都是馬超、盧俊義、董平三人率兵前往函穀關下日日叫陣。
而駐守在函穀關中的史渙、楊奉、董衡則是緊守函穀關,並未出戰,同時安排了快馬回報許昌。
宛城的王煥看過了劉鑠的手書後,明白了他的意思,率領著兩萬兵馬離開了宛城,在距離襄城十裏外立起營寨,做出了一副要攻取襄城的架勢,也驚得曹仁率領一萬兵馬急出潁川,前往襄城駐守,同時急報許昌。
遠在徐州的曹操,通過了關羽投降的消息加上陳登的說降,讓徐州諸郡縣都開門投降;駐守在琅琊的藏霸也未做抵抗,率眾投降。曹操在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收服了徐州,並讓關羽投降。
隨後,曹操任命陳登為新的徐州牧;藏霸為琅琊相,麾下的吳敦任命為利城太守,尹禮為東莞太守,孫觀為北海太守,觀兄康為城陽太守。
曹操聽聞了藏霸手下的鐵方梁力如虓虎,有萬夫不當之勇後,於是將他從藏霸的手下調撥出來,任命為騎都尉,並安排到了夏侯惇麾下聽令;曹操見鐵方梁的兵刃是一鑄造房屋的鐵梁,並不美觀;於是下令軍中鐵匠為鐵方梁打造了一根重六十六斤的精鐵伏虎棍。
糜竺、糜芳聽聞關羽投降了曹操,隨即放棄了徐州產業,離開了泗縣,開始尋找劉備的下落。前往河北鄴城的孫乾在返回徐州後,得知了徐州的情況,也暗中開始打探劉備三兄弟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