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喜得八卦掌(1 / 2)

(不愛看這方麵的7,8章可以直接不看)他聽後不在遲疑,輕輕一推門便開了。等進去門一看竟是自己的臥室。

呼吸著016年獨有的空氣,心中的絲絲不安終於放了下來。他還以為自己會在1956年那邊待一輩子呢,雖然那邊的太爺一家對自己很好,但是自己和太爺稱兄道弟的總覺得別扭極了。

王越彬放下包裹,開始整理此次1956年之行的收獲,一本馬列,一本毛選,一本徐誌摩詩集,竟然還有一本遊身八卦掌秘籍,還有幾本民國時期的書籍。

他拿起遊身八卦掌秘籍一看,有些驚訝。此時的書籍要從右往左看,實在有些不習慣。

書上開篇先介紹了遊身八卦掌是清末拳師董海川老師傅所創,由尹福和程廷華等幾位徒弟發揚光大。

開篇介紹了遊身八卦掌的練習要求,即八要,九論。

八要:

1三形三勢:三形即“行走如龍,動轉若猴,換勢似鷹”。三勢即“步如蹚泥,臂如擰繩,轉如磨磨”。

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腳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與氣合,氣上力合,力與意合”。

三圓三頂:三圓即“脊背要圓,兩膀抱圓,虎口張圓。”三頂即“舌頂齶,頭頂,掌頂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氣要裹,肩要裹,兩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九論:

“九論“是:論身、論肩、論臂、論指、論手肘、論股論足、論穀道、論腿。

1論身:頭正身直,虛靈頂勁,以腰為軸,跨為先鋒。

論肩:肩宜鬆,鬆則肩穴開,氣貫全身。

論臂:前臂圓則內勁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無窮。

4論指:食指勾眉,中指上指,無名、指並攏,大指微扣。

5論手肘:前手向外推,後手向下墜,前肘對準腳跟,後肘對準後腳尖。

6論股:前股領路,後股坐勁。

7論足:裏足直出,外足微扣,足扣要,足擺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論穀道:股道上提氣通督脈,接至任脈,氣如丹田,此所謂提肛實腹。

9論腿:上腿帶動跨部,腿後膝帶動踝部。

歌日:十要九論理要明,生花變化妙無窮。

若能悟出此中妙,周身渾圓任意行。

王越彬細細翻看了一下秘籍,發現該掌法的特點:是身捷步靈,隨走隨變。與對方交手時身體起伏擰轉﹐敏捷多變。拳諺它“形如遊龍﹐視若猿守﹐坐如虎踞﹐轉似鷹盤”。其基本功以樁步﹑行步為基礎。身型要求頂頭豎項﹐立腰溜臀﹐鬆肩垂肘﹐實腹暢胸﹐吸胯提襠。步法要求起落平穩﹐擺扣清楚﹐虛實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轎﹐出腳要摩脛(兩腳踝關節相貼而過)。走圈時﹐內腳直進﹐外腳內扣﹐兩膝相抱﹐不可敞襠。身法講究擰﹑旋﹑轉﹑翻﹐圓活不滯。手型有龍爪掌﹑牛舌掌兩種。主要手法有推﹑托﹑帶﹑領﹑搬﹑攔﹑截﹑扣﹑捉﹑拿﹑勾﹑打﹑封﹑閉﹑閃﹑展16法。要求能進能退﹐能化能生﹐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出﹐皆要以腰作軸﹐周身一體﹐內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內修心神意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