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善後(1 / 2)

嵐曜說出這一句顯然已是急怒攻心,廳中無敢勸者。空氣中仿佛有一潑雪水在滴水成冰的寒日裏流瀉而下,將氣氛凝結得冷澀不通。所有人等都似被凝住,刹那間似覺窒息。一直在側默默記錄的裴舜欽亦擱了筆,無聲歎了口氣。

荀佑囁嚅著動了動唇,艱難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未篡時。臣自知臣之做法操之過急有所不妥,但此等流言若不得到遏製,隻會是動搖大鄴國本。臣或許有對不住百姓的地方,但臣對大鄴一片忠心,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鄴!”

“好一個為了大鄴。”嵐曜麵色陰沉地盯著堂下倉惶而跪的荀佑,眸子裏一片冷寒徹骨的幽寒,“為了大鄴,你就要讓滎陽境內萬千百姓流離失所、骨曝砂礫嗎?!”

“國無民不立,你這樣對待朕的百姓,又有幾分為國盡忠的真心?”

荀佑自知無法辯駁,屏息沉了臉一言不發。嵐曜的目光冷冷掠過堂下一幹冷汗惴惴的官吏,冷聲道:“《孟子》有雲,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這句話用在官與民的關係上同樣適用。荀佑他出身律學,朕不奢求他能懂得這些。可你們呢?”

“你們一個個的,皆是出身於經學大家,熟讀儒家經義,怎麼連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僅是一個洪災,便逼得流民造反,聖賢之書,都讀到狗身上去了?!”

“臣等知罪!”一幹官吏皆倉遑伏首,端的是一幅自慚形穢的樣子。可那請罪中有幾分真心,卻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嵐曜亦不奢求自己短短一番話便能讓他們洗心革麵,徑直向裴舜欽宣讀著最後的判罪結果:“荀佑、荀令二人謀逆,鄭平從之,此三人不分首從之功,皆判以斬刑,大功以內親屬同罪,子女皆棄市。”

“其餘人等,念在知錯能改、主動坦白的份上,可免除一死。流徙三千裏,流放嶺南。欽此!”

……

事情似乎就此塵埃落定,三日後,滎陽街頭張發了皇榜,將荀氏弟兄和鄭平的惡行公之於眾,將在五日之後於菜市口東頭斬首示眾。皇榜張出之後,滎陽百姓奔走相告,普天同慶。

嵐曜又派人抄了一幹犯事官員的家,不出意外地收獲了許多糧食,加上府庫裏存留的那半倉糧食,足以解決全郡的饑荒。他親自上陣,提拔了李荃為郡守,由他帶領著空了一半的郡府衙門將糧食分發給全郡受災的百姓,徹底解決了因洪水泛濫而帶來的饑荒。

滎陽鄭氏上上下下幾百號人口同赴牢獄,除鄭平的幾個親生女兒外,其餘女眷都沒入教坊淪為官妓。抄家那日正是以棠同裴舜欽前去監刑的,她目睹著鄭家一幹女眷身縛鐐銬、哭聲不絕地被兵士帶走,冷漠如冰的眼底不由泛上了一絲憐惜。裴舜欽看出她的不忍,勸道:“她們或許無辜,但比起滎陽全郡那麼多死在洪水和饑荒之中的百姓,她們已足夠幸運。何況謀逆這種事,連坐總是必要的。否則不足以警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