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藥劑研發(1 / 2)

化妝養護什麼的,是伊藤真桐和鄭琴的事,不是許廣陵的事。

許廣陵就是牽個頭,作個引,做個穿針引錢的事。當然,最重要的原材料也依賴於他,但這個可以忽略不計。總的來說,兩天的時間之後,這件事,與他已經基本沒什麼相關了。

許廣陵在研究藥,並對原計劃作了一番修正。

許廣陵原本的計劃,是完全針對於大宗師之路前端的“三階九級”,研製相應的藥物。

雖然他已經用不上了,但兩位老人可以用上。

而且,更重要的是,以這個層次的藥物研究作為基礎,一點一滴地架構起整個藥物的體係,然後從基礎向高端,真正地向“藥師”的大宗境界進發。

但前段時間,在桑下和大佬的一番談話,知道了老師的一些往事,也知道了老師心中的抱負之後,許廣陵迅速或者說當場就調整了原計劃,三言兩語之下,便和大佬敲定了關於中藥的合作事宜。

而蒲公英,被他選定為第一個研究和攻關的藥材。

為什麼選這一味藥材?

原因其實很簡單,但真要說的話卻又比較複雜,因為是出於不止一個方麵的考慮。

第一個方麵的考慮,其實和青蒿素有關。

要不是屠呦呦女士為此摘得了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可能國內幾乎都沒多少人聽說過青蒿素,就算偶爾聽說,也把它當作一個很生僻的東西。

但它事實上,並不生僻。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是詩經中的句子。從這個句子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時期,“蒿”這種東西,就進入了先民的視野。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句相比前一句,知名度就高多了,唐朝李太白的句子。

而在藥用上,中國的第一本藥典,《神農本草經》,就已把它記錄於其中,“草蒿,味苦寒,主疥搔、痂癢、惡創、殺蟲。”

但哪怕後世醫書多有述論,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個東西還是有點偏。

為什麼?

就一個原因,以國內的環境,用到這味藥草的機會,並不太多。

所以青蒿素為什麼能得諾獎?因為它大用於非洲,挽救了百十萬人的性命。

“大用”。

這大概也是大醫最大的心願。

治好一兩例奇奇怪怪的疾病,哪怕是癌症,對普通的醫者來說,可以吹一輩子了,甚至直接把它當成吃飯的東西。但對章老先生這樣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目前,許廣陵所知道的老師的兩件事:

第一,培養出了五位弟子,五位院士級的弟子。

不考慮他們各自的職位什麼的,就隻看這一點也可以知道,雖然說章老先生早早就退下來了,但他的這一係,仍然在國內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或者說,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第二,也是從大佬那裏了解到的,在中醫陷入危亡狀態的時候,老人以自己的力量,為中醫建立了一個最好的庇護所。

中醫的崛起靠什麼?

靠人?

靠很多的中醫師?

真不是。

了解體係運轉的就知道,靠的還是製度。

一紙興,一紙廢。如果製度不支持,再多的中醫師,也會流雲四散,流離失所,然後七零八落,再然後二三十年過去,老一輩不在後,中醫徹底成為曆史。

就憑這一點,許廣陵就可以說,而且是不帶絲毫美譽地說,老師是可以當得起“大醫”這個評價的。

嗯,不考慮他的醫術。

甚至哪怕他一點醫術都不會!

知道了老師心中的抱負之後,許廣陵不再於“盈”、“清”這兩個核心中打轉,而是完全把目光放到了普通人上麵。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常遇到的疾病是什麼?

是感冒。

由老師而想及教師,對於教師來說,在身體健康上,最大的困擾是什麼?

是呼吸道疾病。

包括感冒,包括咽喉腫痛,包括氣管支氣管炎哮喘,包括肺炎也包括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