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多複雜的搭配。
就筍,和肉。
大塊筍,青白交加,大塊肉,肥瘦相間,然後放一起,加水,燒著,一直燒,燒到咕嚕咕嚕,又或者說噗嚕噗嚕,氣泡從筍裏而出,從肉裏而出。
然後那熱氣連同香氣,便會彌漫在整個屋子裏。
還可以加點海帶,調味,也是調色,讓這盆菜從色澤角度來說更清新悅目一些,也可以加點菌子,調味,並增味。
然後,灑上鹽……
這是筍的非常簡單的做法。
當然,大巧不工。
簡單並不意味著簡陋。
就這麼簡單的工序,做得好了,卻依然是天下至味之一。
以前章老先生交給許廣陵的那份禦廚菜單中,便有七種,是關於筍的做法!由此也可見,筍這種東西,對大廚來說,所受到的鍾愛。
竹的吃法,不隻在筍。
竹節,竹葉,都可以化生出形形色色的美食,再擴大點,還可以牽曳出竹蟲、竹蓀、竹茶、竹酒等。
中國向來有幾大菜係的說法,但這種區分,是按照地域及文化來分的,有其道理,也較為合理,但卻並不純粹,以至於繁蕪及相互混雜的現象,屢見不鮮。
而若隻是按照材料來分法,就簡單多了。
比如竹,就依據“竹”這一根本源體,就可以組構成一個“竹之美食”菜係。
之前的竹裏館,又或現在的竹林島,都可以是純粹的關於竹子的美食園。
國內目前,遍地美食街林立,但其實,就是小吃攤夜市等比較紅火,官立的美食街,好多都經營凋敝得很,其中更不乏那種三天不開張,指望著開張吃三天的坑蒙拐騙之所。
設若有這樣的一個地方,聚天下之竹,然後竹間林海中,聚天下之所有關於竹的美味。
這樣的地方,廚師,美食家,旅行愛好者,等等,他們會不會想去?——恐怕在很多人心裏,這甚至會是一個“聖地”。
國內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一個地方,以及更多的類似的地方。隻能說,所謂舌尖上的中國,還做得不夠到位,這張可以冠絕全球的文化名片,也還沒有打好。
在竹林間漫步,因為身為半個廚師的身份,許廣陵不自覺地便由眼前的景,想到了食。眼睛和口舌之間的通感,便這麼神奇地達成,想來也是有意思。
再然後,他就想到了夢裏的“十菌清湯米線”。
雲南不是竹和筍的王國,卻實實在在地是菌子和米線的王國。
然而現在是冬季。
縱觀整個雲南境內,縱然還有菌子在適宜的氣候和環境下生長著,但更多的絕大多數的菌子,卻還都以菌孢的形式,安靜地棲息在山裏。
或樹上,或地下,或枯葉腐葉間。
等待著明年雨季的到來。
哪怕很饞,並向往著“十菌清湯”從夢中到現實中的落實,許廣陵也隻能是想菌而興歎,有待來日。
這一晚,這一夜,許廣陵四處閑逛。
去了老街,去了滇池,然後以滇池為中心點輻散著遊覽,天明後,隨便找了家小店吃了碗豆花米線,然後,又去了石林景區。
傍晚時分,許廣陵離開了昆明,開始北上。
這一次,路上沒有再任何遊覽,許廣陵直道金陵。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川。
同樣,也是夏天的一個大火爐,此外,雨還超多,是那種一下就讓人印象深刻的雨,而不是雲貴的那種,“前刻下雨下刻停,夜裏下雨白天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