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以節奏而言,有的地方因為情緒太激蕩了,所以比較高亢,又有的地方又太過低沉,填上歌詞的話,很難有歌手能完整地把這首歌唱出來,那太考驗歌手的嗓子了!就算有這樣的歌手,許廣陵一時半間地也找不到。
而從內容上來說,再怎麼填詞,以“唱”的方式來表現的話,對這一首曲子所表現的內容來說,終究還是有些失之輕佻。
所以這首歌,有曲無詞。
但沒有唱詞,不意味著它不可以有念白的詞。
這次就有了思索,在心裏醞釀了一會之後,許廣陵以這首曲子所涉及的那些名單的順序,為曲子從頭到尾所表現的每一個人,安排了或長或短的念白又或者對白。
這些念白或者對白,有的安排在相應的曲子前麵,有的安排在後麵,也有的穿插在其中。總之,根本的原則是以曲為主,以詞為輔,詞的安排不能影響曲的表達,隻能是錦上添花,不能是喧賓奪主。
以至於有一段,許廣陵寫順手了,寫完之後,感覺那“花”相當不錯,單獨來說,他是比較欣賞的,但和那一段曲子一配,卻是有點喧也有點奪了。
推敲了一會,許廣陵發現那對白不宜刪減,一刪減就沒了應有的味道,但和那曲子又真不配,所以他也學著某有名雕塑一般,一咬牙,直接把這段相對來說很出彩的對白給喀嚓掉了。
如此這般之後,把整個曲子配上輔詞在腦海裏初步演繹了一番之後,發現再沒有什麼不諧,許廣陵的第二首歌曲,也便這般定了下來。
編曲相對來說比第一首更簡單,因為這一首在一開始許廣陵便已決定了,全用華夏樂器。
但從水準上來說,這一首,要超過之前那第一首《大夢千秋》的。
這倒不是短短幾天,許廣陵的創作水平又大有提升,同樣也不是他此時的狀態比那一天更好,而是這一首,旋律的情緒表達,基本都來自於所描寫的那些人物本身。
所以,怎麼說呢,這一首,許廣陵是“狐假虎威”。
而這一首的名字也根本不用考慮,是在一開始就定好了的,也可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命題作文”。翻到稿紙起頭,許廣陵在上麵寫下了“聖賢之路”,接著又在後麵綴了個2,表示這是第二首。
然後,收起紙筆。
聖賢之路!
這就是今晚的收獲了,也是最大的收獲。
藉心神之旅,許廣陵跋山涉水,和名單中的那些人物一起,感受喜憂,經曆沉浮,一番又一番之後,雖精疲力盡,但自覺收獲良多。具體的收獲無以言之,但有一點,卻是許廣陵當下,就明顯感受到的。
那就是之前,接收了那幾個夢中的東西,許廣陵感覺,是自身還算不得強壯的肩上擔上了相當的一副擔子,雖然沒有壓垮他,但還是讓他感到有點沉重。
而現在,他感覺自身瞬間化作了一座大山。
而之前的那很沉的負擔,現在看來,不過就是幾塊小小碎石而已。
==
感謝“傳坤”的推薦票支持。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093/3904894.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