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負陰抱陽(1 / 2)

蘇軾繼被貶黃州之後,晚年又陸續被貶惠州、儋州。

惠州也就是古代“嶺外音書斷”的嶺南,儋州麼,嗬嗬,四望皆海,實在是個吃海鮮的好地方,而且以大宋那時候的環境來看,絕對是純淨無汙染的。稍有點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以那個時代的條件,來到這裏,基本是十死無生,有去無回。但有得海鮮吃,也不錯了,是吧?

在黃州,蘇軾寫“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惠州,蘇軾寫“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在儋州,蘇軾寫“他年誰作輿地誌,海楠萬古真吾鄉。”(南)

鄉是什麼?

鄉就是家。

家是什麼?

家是可以安心的地方。

在境遇最不堪的時候,在最顛沛流離的日子裏,從蘇軾的作品裏,流露出了生命的最強音。——沒有什麼,可以把他打倒。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個例呢?

不是。

在許廣陵剛才查找的那些名單中,不能說所有人,但是“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而為什麼要加一個基本上呢?是因為如老子那樣的,生平如謎,無從判斷。

但從其所留下的《道德經》看,嗬嗬。

這一群人,從外在功業來說,千差萬別,有的無功無業,有的則是帝王之身,而且首尾兩位圖書管理員相映成趣,許廣陵不知道章老列名單的時候是不是有意這麼列,大概不是,章老先生應該沒有這種惡趣味。

但他們的內裏是一樣的。

那就是都有一種健壯的令人羨慕以至於嫉妒的生命狀態。

風吹不倒,雨打不破,雪壓不折,霜欺不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無論風雪如何摧迫,待太陽一出,依然萬裏晴空。

而總結出這一點之後,許廣陵對於章老為什麼給他端出這樣的一盤“開胃菜”,已經是了然於心了。也正是明悟了這一點,在此時的許廣陵心中,真正是把章老先生當成了自家長輩。

非養即道,古來賢者多如此。

那天在書房裏,章老先生這樣說道,這也是他對許廣陵的考驗。當然,與其說是考驗,更不如說是提醒,又或者期待,這從他後麵的“十天不算早,十月不算晚,哪怕是十年也不算遲”這句話就可以明白地看出來。

許廣陵當時沒明白這句話中的意思,隻簡單地認為章老是讓他不用急,現在他明白了。

他也知道,該怎麼對出章老出的這個上聯了。此時已經不用思索,一句話自動地浮現在許廣陵的腦海裏,然後在屏幕新建的記事本上,他把這副對聯打了出來:

非養即道,古來賢者多如此;

負陰抱陽,今之大家應一般!

以強健的生命,昂揚的精神,以及顛撲不破的意誌,來淡然地麵對外界的一切順逆!

負陰抱陽!

這就是許廣陵對於章老的回答。

梳理出這其中的根本脈絡之後,許廣陵的情緒並沒有就此平複,有一種激蕩在內心湧動,想要發泄,而略一凝思之後,許廣陵便推開筆記本,再次取來稿紙。

沒有思索,沒有推敲,而完全就是順著此時的感覺與情緒,許廣陵筆走龍蛇,在紙上落筆,大約僅僅三分鍾之後,一首新的曲子便又已告就。

這首曲子,許廣陵沒有填詞,也不準備填詞,因為它不適合唱,不論是節奏還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