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江山社稷(2 / 2)

“皇上,自那日黯然先生向江湖中公布於朝廷已經結交的消息後,那些生事的果然都消失了,我們朝廷也在外麵張貼了告示,如今往日在地方加派的人手也在當地成了閑散之人,於是臣便召集他們回來了。”上朝時,李平文第一個急匆匆的便上前報信。

眾大臣聽罷,皆漏出喜色,練練點頭稱讚皇帝的辦法果然有用,皇帝也是大笑起來:“眾愛卿辦事得力,才是此事成功的重大原因啊。李大人,賞。”

李平文大人聽罷,臉上盡露喜色,眉眼帶笑的退了回去。幾位文武將臣緊接著又彙報了當地的情況以及邊疆的狀況,皇帝皆給予解答後,早朝就這麼結束了。

李平文大人這會兒正被幾位大臣圍著道喜,說要他請客吃酒,正談笑之時,一位皇帝身邊的公公突然走了過來:“李大人,皇帝請您前去一敘。”

李平文楞了一下,而後轉而眉開眼笑起來,以為是前去受賞,於是便對幾位大臣說道:“那我便先跟著過去,你們晚上都來,晚上都來。”說著,便被那公公帶領著,去見了皇上。

李平文大人一路上皆是喜色,總以為自己要去受功領賞,進了皇帝所在的屋子,看著皇帝臉上鐵青的表情,才立刻正色起來,意識到事情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

“臣叩見皇上。” 李平文大人見著皇上沒有絲毫表情的臉,便立馬跪下來。

“起來吧。”皇上的臉稍稍緩和了些,衝著李大人說道:“今日找你來,是想與你商量些私事。”

李平文趕忙又俯下身:“皇上請說。”

“江湖上雖然現在已經平靜,但卻也不可放鬆警惕,朕自是信任你的,否則也不會現在將你叫來,朕想派人悄悄暗訪,查看這些江湖人士的動向,照你這幾日所觀察的來看,依你之見,誰更合適?”皇上緊盯著李平文,絲毫沒有移開眼睛。

他知道,此時的門派的消失確實令人欣慰,可這其中,顧淮夜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他們似乎聽到消息後,表現的太過安靜了,於是他懷疑,這其中似乎還 藏著什麼大秘密。

“未想到皇上還有此深謀遠慮,是微臣太過粗心了,經臣近幾日調查來看,以為魏江軍身邊有一小將,雖平日裏不怎麼愛說話,辦起事來效率卻極高。”李大人思考了一陣,才回應著。

“哦?此人是……”皇上突然眼前一亮,問道。

“此人名為趙代。”

“好,那你先回去,朕便要去會會他。”顧淮夜站起身。

“是,微臣告退。”李平文手中的汗從進來起,就未曾停過,到了皇帝要他離開,他才鬆了一口氣。

顧淮夜目送著李平文離開,差人去叫了趙代。審問一番後,發現此人確實非同一般。於是讓他待在自己身邊,專門前去調查江湖之人。

幾個月過去了,百姓也回歸了往日的平靜,這幾個月裏,江湖上的各大門派似乎並沒有什麼異樣的動靜,前去打探的趙代,也沒有送來什麼有價值的信息,隻是一些小門派之間的聚會,但聚會之後,卻也再沒有下文了。

“以後,你便不比去調查了。”顧淮夜看著眼前身著黑衣的趙代,緩緩說道:“這幾個月,辛苦你了,我差人已經送了些布匹到你家中,還有些金銀,待會兒去領賞吧。”

“謝皇上。”趙代拱手對皇上行了禮,便退下了。

皇帝坐在椅子上,心中百感交集,不知今日叫他不再調查,究竟是福是禍,不過,幾個月來,確實民間已經沒有什麼動靜,若是要動手,恐怕他們早就下手了。顧淮夜這麼告訴自己。

過了幾日,依舊是平淡無奇,皇帝公務纏身,另一些大事便被纏住了他,顧淮夜漸漸忘了此時,可正是在這時,一場惡鬥恐怕便要因為他的鬆懈而展開了。

一日,顧淮夜正坐在屋中批閱奏折,卻聽見門外有聲響,顧淮夜沒有多想,繼續專心坐著自己的事。

多年跟隨皇帝的管事公公見外麵吵嚷不止,便默默前去查看。剛推開門,便看見李平文大人正吵著要前去見皇帝,卻被門外的侍衛攔住。

隻見李大人雖不曾習武,卻是硬著頭皮便往裏麵衝。管事公公見了,連忙趕去勸道:“李大人,什麼事這麼慌張?非要這會兒見陛下。”

那李大人見著公公出來,突然停了與侍衛的爭執,轉而求向公公:“我是有要事要稟報陛下,否則也不會如此狼狽啊。”

“這會兒,陛下正批閱奏折,我去代你傳個話,李大人先呆在這兒,少安毋躁。”管事公公朝著皇帝所在的屋子望了望,裝過頭來對李大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