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旻元 枕鶴(1 / 3)

每逢法會,僧人便早早起來撞起晨鍾。

寺內的大和尚穿著黃色僧袍。

斜係百壽主衣,率領身穿玄色僧衣、斜係袈裟的僧侶進入大殿。

眾僧手執手鼓,木魚,禪鍾等法器,相對分班站立。

大和尚灑淨拈香,引磬一聲,於是眾樂齊作。

在梵音奏鳴中,僧眾唱讚念誦經文,其聲悠揚起伏,猶如潮聲。

鬆樹。

秋野。

山居。

林中小路。

對鶴。

馴鹿。

拂曉時分,寺裏傳來鍾聲,悠揚清晰,真叫人感動。

想來,不知多少親密的人,必定是睡也睡不著地豎起耳朵聆聽動靜。

不知,他或她平安無事否?

惆悵與忐忑,似有若無。

不時地這樣擔憂。

九、十月,似有若無的蟋蟀鳴叫之聲。

這裏,或者那裏。

秋深時庭院之中,雜草上起露。草葉上有晶瑩的露珠。

空氣漸漸清冷。

風吹竹林,無論晚上抑或清晨,醒著聽那聲音。

而夜晚更甚。

時光更深處。

便是一年。

山裏的雪。

稀客一般。

初冬,拂曉,外麵月牙似有若無朦朧地在山邊。

惦記。

遙想。

年長的僧人,已在修行。

荒廢的屋子上爬滿了蔓草,而蓬草又長長地叢生,月華明亮。

普照其上。

風吹過耳,卻非十分凜冽。

佛前之燈,有異於常明燈。

不知道有多少善男信女奉獻的燈燃燒通明,照耀得佛像金光閃閃,教人倍感尊嚴。

僧人們個個手中捧著參拜者的願文,坐在蓮花蒲團上申願。

眾聲喧嘩。

無法一一辨清。

這僧與那僧。

奉納千燈,為人之誌……

有誦經的聲音傳來,便以為:那大概是為我而誦念的吧?

俗蕊的安慰,挺教人安心。

整夜都聽到僧人們的大聲誦經勤行的聲音,使人根本無法入眠。

但那又怎樣。

紅蓼枯萎。

草木結籽。

樹木之花,霜天。

無論濃淡,以紅梅為佳。

山梅花,雖然格調略下,無甚可賞,不過當其滿之時,倒也不錯,尤其想象或有子規棲於花蔭,便更覺有情味。

至於春末夏初的樸樹,樹長的並不十分出眾,但風吹葉動,別饒風味。

樸樹,隻一兩株。

無需像桂樹、竹林等一般成為方陣,列隊。

當年花草徑,滿目舊林亭,無複東山伎,空門苔蘚青…………

曆史上的旻元寺,在江洲的澤心島,遠離市區,紅塵。

鼎盛時期的旻元寺,出過不少高僧。

建築有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大法堂,藏經閣等一批樓堂。

法界莊嚴,人天瞻仰。

每逢法會,僧人便早早起來撞起晨鍾。

寺內的大和尚穿著黃色僧袍。

斜係百壽主衣,率領身穿玄色僧衣、斜係袈裟的僧侶進入大殿。

眾僧手執手鼓,木魚,禪鍾等法器,相對分班站立。

大和尚灑淨拈香,引磬一聲,於是眾樂齊作。

在梵音奏鳴中,僧眾唱讚念誦經文,其聲悠揚起伏,猶如潮聲。

在念佛聲中,不時叩首拜佛,行禮如儀,一派莊嚴肅穆。

可惜旻元寺毀於火災,至今隻剩下一座空殿和少數廂房。

旻元寺的沉寂不知多少年後,在某年的五月,石榴花開之時,由政府提議,民族宗教部門牽頭,拿方案,設計,建築,招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