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打開 真相(2 / 2)

“唐老,我以為,秋妃傳裏,有一點不能回避。”陳辰開門見山。

“你說,但說無妨……”天越來越冷了,又是去年唐老齋蜷坐在輪椅上的季節,漫長的冬季開始了。

“秋妃從宮中返江洲,住在穹窿山擷驪閣。起先謝頤尚能閱覽,文選也進行到最後校注階段……”陳辰說道。

“時間節點上是這樣……”唐老齋附和了一句。

“後來,擷驪閣付之一炬,擷驪閣內經卷文集一本不剩……那麼,其一,謝公子的文選是誰保留下來的?我們知道,現今中華文學史上的第一套文選本,是謝公子選注的,這是事實,蓋棺定論的;其二,《枕鶴記》的真實性,這一點,不能回避。在秋妃回到江洲後,謝公子眼疾嚴重,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許多工作是秋妃在做,她不可能也沒有這種心情去寫《枕鶴記》,縱觀《枕鶴記》不乏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及對宮中趣事的描述;其三,穹窿山腳的枕鶴園,最後建起了沒有?因為直到謝公子病逝,枕鶴園並沒有建起來,當時也隻是動議,況且在山腳建一群建築,論財力,恐怕他們是沒有能力的;其四,老知州王石山出資在穹窿山石壁上勒石,其中有內容涉及謝公子的文選,卻沒有一處提及枕鶴園……以時間推斷,至少在秋妃時代,還沒有枕鶴園……以我推斷,枕鶴記是後人的偽作……”

“以陳老師的考證,《枕鶴記》應該是什麼時候的作品?這作品中記敘的事情真實性如何?”唐老齋笑著問。

“我目前尚不知道作者是誰,記敘的內容看起來是秋妃時代的,她的宮中生活,但無論先秦文學還是魏晉時期的文學特征,這本《枕鶴記》都沒有明顯符合的地方,我倒是看出了一點端倪……”

“嗬,什麼端倪……”唐念約吃驚地問。

“這本書受日本宮廷筆記體作品影響甚深,有仿效的痕跡,許多地方的細節描寫幾可亂真,而且,《枕鶴記》之中的顧影自憐,內心矛盾,得失之心態,與實際秋妃的麵貌相差較遠……”陳辰陳述自己的觀點。

唐老齋心下一動。

果然是京都名校的科班生,哈佛的博士。這幾句仿若敲山震虎,讓隱藏了很多年,自以為不可能被人看破,有時甚至自己都找不回自己的唐老齋,有些畏懼。

看來,今天,是得把自己全部暴露無遺了。

畢竟一個人抱著太多的秘密生存,一把年紀了,每每為一輩子的悔,逃避一樣的生活,是痛苦的事。

唐老齋是個老知識分子。

到了,都敏感萬分,脆弱無比。

人的天性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陳辰做他唐老齋的博士研究生,恐怕也是十分出色的。

可是,時間上,唐老齋早生了二十年,陳辰的年齡又太小了。

失之交臂。

陳辰是要來尋找《秋妃傳》的創作靈感的。

她對秋妃感興趣,主要緣於唐老齋這樣的宿儒對秋妃情有獨鍾,還因為,秋妃的詩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秋妃身後的故事如果模糊不計,即便如此,她的詩名是永垂青史的。

憑這,陳辰可以不寫穿越劇,不創作網絡小說,她可以開設古詩文研究課。

就比如一首民間創作的《華山畿》,就是精彩的中國古代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