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夏天現象”的產生和發酵(2 / 3)

畢業後的老鄭,和夏天依然保持著密切的聯係,他時不時會折到夏天宿舍找夏天聊天,交換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同步校報和周報的報道口徑。夏天也會習慣性地找他請教一些事情,尤其是月末銀根緊張的時候,此時,老鄭會自覺地把夏天帶到教工食堂,讓夏天敞開享用教工食堂特供的肉龍。

一天吃完好幾條肉龍之後,老鄭又把夏天請到他的單身宿舍去喝茶,說是幫助夏天更好地消化,夏天自是欣然從命,在邊喝邊聊中,老鄭把話題逐漸向畢業找工作的方向引導,而夏天無需誘導,便按捺不住地講起了自己最近正在忙乎的宏偉大業,聽得老鄭兩眼放光。

老鄭完整記錄了他和夏天的對話,把夏天第一次籌劃創業時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問:你聯係畢業單位了嗎?

答:沒有,係裏給聯係。但我確定要留北京,隻要不挑單位,留京是可能的。

問:你是為留京而留京了?

答:不是。留京的最大目的,是希望在北京辦個公司。

問:這還僅是個想法吧?

答:已有眉目了,有六七個人參與,公司主要搞人才交流開發,且已籌措了六千元啟動資金。

問:這對你們來說不算一筆小錢,錢……

答:是勤工儉學掙的,本來可以分掉,但我們這樣用,意義更大。

問:用錢來掙大錢是嗎?

答:這沒什麼可臉紅的。現在大學生中,經濟觀念加強了,可以說,沒有經濟眼光就沒有現代意識。當然,追求金錢,有急功近利之虞,但從社會發展來看,可帶來整體的繁榮和活力。我們搞人才交流開發,就是要盤活人才資源,於社會是有益的,於己也是有利的。

問:請具體談談業務。

答:和科研、文化單位聯係搞人才培訓;給文化人士牽線當家庭教師;幫助科技人員從事“第二職業”,為企業提供技術谘詢。我們中有兩人以上懂兩門外語,還可開展國際業務。

問:實際開展了沒有?

答:已和北京市某部門聯係好搞業餘服務。在西四,已租定了房屋,現正在跑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隻等畢業,就開張營業。

問:怎樣估計困難?

答:我們這幾個人,共同的特點是想闖闖。構想能否實現,還要看社會提供的可能。可以說,現在是有可能的。

問:上麵談到你仍參加分配,這和你自辦公司是不是有衝突?你一時還不想扔掉“鐵飯碗”吧?

答:從國家統包分配到現在允許畢業生在一定條件下自己聯係單位,這是一個大轉變,心理上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參加了分配。但“鐵飯碗”的思想還是很頑固,目前,我們還隻能做到端著“鐵飯碗”,去尋找新出路,這大概是改革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吧!

老鄭寫的這篇對話夏天的訪談錄,在校報刊出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本班同學自不必說,班裏不少人知道夏天大四以來如獨行俠般老在校外活動,卻沒想到他在鼓搗這麼一件事,於是紛紛向夏天打探詳情,有關心的,有好奇的,有疑惑的,有感興趣參與的……夏天從各種不同的表情中,看到了大家對他這件事的不同態度。

老凱作為班級支部書記,對夏天表達了關切之情,同時對夏天的勇氣高度讚賞,他誇獎夏天開風氣之先,敢於丟掉“鐵飯碗”,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是改革開放新一代大學生的楷模。老凱的誇獎,讓夏天覺得自己還是不夠徹底,依然不敢立刻丟掉鐵飯碗,簡直就是一個首鼠兩端的投機分子,需要深刻反省,並用實際行動回應老凱的謬讚和厚愛,但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老凱誇獎的高度,自己其實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

除了本班同學,學校其他專業的畢業生、研究生甚至一些低年級的同學,也有不少托人打聽夏天到底是何許人,有的甚至摸到夏天宿舍,直接敲門找夏天約談切磋,探討合作。夏天覺得老鄭的那篇訪談錄,就像給自己和那個正在籌備中的公司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激蕩起八麵來風,呼嘯著向自己撲來,自己就像騎坐在風口上的那隻豬,被這股狂風吹得上下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