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耶律隆喜(1 / 2)

這一對於未來的大唐武聖人李玄一來,無疑是震撼的,也在李玄一的內心埋藏下了修行的“種子”,第一次清楚知道修行原來是為了下人,不是為了自己。

老道李淳風告訴李玄一,之所以選在現在告訴他這些關於修行者的事情,一個是因為道對於李淳風的壓製不像以前那麼強烈,第二是李玄一到了十歲,並且成功的可以感知到地元氣的存在,具有修行的資質,唐武大陸隻有到了十歲的人族才可以形成完備的內循環,經脈成型,才可以感知地元氣,繼而修行!所謂九九十成正是此意。

授一百九十五年,老道士李淳風在靜符齋開始傳授李玄一道閣絕學,這日,老道把李玄一叫至近前,道“三兒,從今日起,我開始傳授你道閣的第一絕學,名為雜學通考,你需認真學習,爭取三年內有成就。”

自打上次老道和李玄一道閣的曆史,李玄一這幾日都沒睡好,夜間做夢都經常會夢到自己變成傳中的禦劍乘風的高人,每日都很興奮,今日聽到師傅終於開始學習道閣的絕學了,激動的一蹦三尺高,問道“師傅,這雜學通考有多厲害?”

“這麼和你吧,雜學通考是道閣曆代祖師、弟子必修絕學,也是道閣唯一完整流傳下來的絕學典籍,你厲害不厲害?”老道士一本正經的道。

聽道士這麼一,李玄一雙眼泛光,心中已經開始考慮自己將來拯救世界的故事了,隻見李玄一雙腿站直,上身微躬,表現出一副勤學好問的樣子,直直的看著老道士李淳風。

相處了這麼多年,老道士一看李玄一這幅表情,就猜出李玄一內心的想法,心“哼哼,傻子,當年酈老頭傳我雜學通考,我差不多也是你這幅表情,結果是一言難盡啊!”

在李玄一的滿心期待中,老道士給了李玄一一枚玉符,教會李玄一用特殊的元氣震蕩方式打開玉符,感知玉符裏麵的內容,李玄一發現裏麵不僅有雜學通考的內容,還有各祖師對於這本書的注釋,李玄一滿心歡喜的一邊觀看玉符的內容,一邊細細的聽著道士的講解,

就這樣李玄一用心記憶老道士的講解,可是過了幾,李玄一越聽下去,臉垮的越厲害,這一日終於是忍不住,道“師傅,你先等等,我怎麼感覺不對啊!”

老道士會心一笑,問道“哪裏不對啊?”

“前些你把道閣的那麼厲害,自己又是下第一的十境,又雜學通考是咱們道閣第一的武學典籍,可我學了幾下來,發現這雜學通考和修行沒有一枚銅錢的關係啊!”

老道“哈哈,不壞不壞,沒想到你忍了八才問我,當初我師傅傳我們師兄弟幾人,我學了五日就問了和你同樣的問題,隻有你師叔祁溪一直沒有問過!”

老道喝了口茶繼續道“三兒,你修行什麼最重要?是感知地元氣的方式,還是犀利驚人的招式,又或者是打熬自身的筋骨,我覺得都不是。”

“修行之道,預要修行,先解其法,預解其意,先觀其脈,預得其根,當須博采眾長,修行者遇到瓶頸,或是因為不得其法,或是因為心中閉塞,然道廣博,無所不包,修行者在修行功法的同時,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深度與廣度,從更多方麵了解這個世界,曆代祖師修行絕學各異,但唯獨都會盡心盡力學習雜學通考,盡心盡力完善這部絕學,正是此意,雜學通考涉及文,地理,音律,兵法,算術,醫卜,唯獨不涉及具體的修行招式,此書浩如煙海,從各個方麵闡述人類對於萬物的認知,所謂觸類旁通。”

“你師叔祁溪,被世間修行者稱作七絕夫子,琴棋書畫詩酒茶,無一不精,此七門均可做當世第一,但是世人還是看他了,他何止是七絕,醫道媲美醫聖孫思邈,卜道媲美卜聖張果,就是廚道估計世間也是第一等了,你師叔從入境修行開始一直到晉級九境的速度遠超過我等,隻是修行之法,需正奇相濟,他太醉心於這些,反而忽略了修行,否則估計世間又多了一名十境了。”

道士李淳風問“這回你懂為什麼我要先傳你雜學通考了麼?”

李玄一虔心躬身道“弟子明白了!”

轉眼間過了三個月,這期間,角山府的府主等當地的一些頂尖修行者,因為聽了摩尼教的事情,紛紛趕來靜符齋拜會這位新到角山城的老神仙,不過都被李三以師傅在閉關修行為由擋了回去。

涼風已起,角山城內道路兩旁的樹葉已經開始泛黃,秋來了,地處大唐北境的幽州盧平郡,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是駱駝交易的旺季,也是沙塵暴就開始肆虐的季節。

角山城西市的駝馬交易市場內,一名頭戴厚氈帽的富家翁在扈從的陪同下閑逛,這位富家翁六尺身高,皮膚白淨,手裏拿著兩枚玉核桃,看著就像是一名普通的商人,在看富家翁身邊的還有一人陪同,正是角山府附近第二大修行門派三劍門的門主宋岩,如果你要是走近了,應該是可以聽到富家翁滿一口正宗的大唐官話,似乎是在和這些南海北的客商討教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