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道閣(1 / 2)

回到靜符齋,李三連忙給老道士跪下,一副嬉皮笑的的道“自打四年前,徒兒撿到師傅,不是,是師傅撿到徒兒就細心照顧,每每想到就感激涕零,今日見師傅大顯神通,望師傅對徒弟過往種種不孝舉動既往不咎,徒兒定當做牛做馬結草銜環孝敬您老人家。”

老道士看著李三這幅嘴臉,“起來吧,別裝了,我還不了解你子,你要能孝順我,我拜你為師。”

“嘿嘿!”李三也知道老道士的性格,連忙起身,給道士倒了杯水,然後坐在道士身邊,笑道“道士,你和我實話,你修為到底多高,為什麼以前隱藏的那麼深呢?”

道士李淳風先在自己胸前連點三下,封住自身氣機,才道“這就來話長了,總之就是我本性低調,不喜張揚!”

李三聽到老道士滿嘴胡扯,起身就要走,老道連忙道“二子,你先坐下,我慢慢和你”

“我的事情之前,我先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咱們大陸的修行體係,首先,修行者是地的寵兒,打個比方,萬千生靈好比一副麻將,能修行者就似掐著一手胡,可想而知能踏上修行之路已是殊為不易”

李三一聽這比方,插嘴道“我道士,修行是一件多神聖的事,被你這麼一介紹,怎麼顯得這麼低級呢!”

“神聖個屁,隻是修行這事確實和賦有關係,你先慢慢聽我,別插嘴。”

老道士接著”世人所知,在唐武世界,武道分後與先兩個階段,共分後四境、先五境,九境分別為:

一境初識,蒙童十歲起,周身筋脈發育完全,才可感知地元氣的存在,由外練筋骨轉為開始修煉真氣;

二境通感,五感神識均可納氣元氣於體內,真氣在體內循環往複,此時方為真正的修行者,可一步十丈,可隔空取物;

三境不惑,修行者方知地萬物自有規則,自己也僅是順勢而為,感知規則,修行者從萬千自然規則中選取自己感知最明顯的規則進行參悟;

四境籠中,籠中境高手已可最大程度利用單一感悟規則,但是若無法參悟其他規則的能力,無論體內積蓄多少真氣,利用規則出手威力大不變,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五境出籠,出籠境高手已經算的上真正意義的先境修行者,他們可以掙脫單一規則的限製,同時利用兩種規則出手,從籠中境到出籠境為魚躍龍門之舉,如果失敗,半數為身死道消,另有半數人筋脈固化,此生停留在四境,再無進入五境的可能,極少數人能夠二次破鏡,能多次出籠者,多半是身懷地至寶,;

六境由己,由己境高手方圓百丈自成道域,道域內規則盡歸修行者調用,此等修行者可開宗立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域強者需至少掌握三種規則,才可以構建穩定的道域;

七境信手,在信手境修行者眼中,已無規則限製之,種種招式法術隨手而為,仿佛地間至理名言,所謂調用規則信手拈來之法;

八境無間,無間境修行者已可突破空間限製,道域內已為混沌一片,規則不可加身,移山填海,鬥轉星移均不再是傳;

九境道,道境高手已經不可隨意出手,因為道境的修行者已經受因果製約,此等高手已獲得武道世界道認可,道之下再無限製,道域內可自創規則,水火共存即可共存,時間倒流即可昨日重現,言出法隨為最真實寫照。除道懲罰,世界之力,其餘很難對其構成威脅。”

老道士一口氣了這麼多,李三趕忙遞上一杯茶,問道“師傅,那九境之上還有修行者麼?”

老道士看了看李三,指了指自己,然後道“世間修行聖地典籍中很少記載九境之上,因為幾乎沒有人能達到,很多時候幾千年也出不來一名十境,但很不幸,你師父我就是那該死的沒人能達到的十境!”

道士完臉露出一絲無奈,“其實九境之上名為未可知,世間萬物自有其運行規則,相生相克,未可知境也被稱為十境,十境高手正常來確實是下無敵,可是但十境高手最操蛋的地方是不能隨意出手,不可以調用地元氣,你搞笑不搞笑!你以前不是問我為什麼會經常暈倒麼?有時甚至行事癲狂,其實都是十境惹的禍。嚴格來,修行者如果突破到十境,世界之力會灌注身體一次,將修行者本身的生命層次提高,也就是十境的修行者真的變成了世人眼中的神,壽元無限,所以十境修行者已然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生靈了!”

李三一臉目瞪口呆“師傅,那你豈不是真的是老不死了?”

道士的正在興頭,聽到李三這麼一句,嘴裏好像噎了一個西瓜,憋了半,“狗嘴裏吐不出象牙”,轉而又露出無奈,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