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朱翊鈞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
“國本之爭”是萬曆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
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議。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爺爺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朱翊鈞一生共有八個兒子(其中三個夭折),但他最喜歡的是第三子朱常洵,最討厭的是長子朱常洛。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明神宗非常寵愛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相反非常厭惡朱常洛的母親王氏。
福王的封地在洛陽,但由於他的田莊麵積太大,整個河南省已經養不起福王了,於是“取山東、湖廣田益之”。福王並不滿足,他取得了“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並四川鹽井榷茶銀”,此外又申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
至此,福王開始與淮商們有了勾結,曹鼎蛟吳三桂動了漕運和鹽政,導致江南那些士紳引起了極度的不滿,這才有了這場聲勢浩大的造反。
趙日天,李亞軍,還有一群江南的鹽商們和江南的士紳代表,遼東三大叛將王世選,鄧常春,鮑承先共同推舉福王朱常洵登基即位。
其中還有個小插曲:
原本在洛陽的朱常洵不知為何突然出現在揚州,根據叛軍方麵的說法是:他們花了大力氣,千裏迢迢把福王綁架過來的,並不是福王想要登基稱帝,他完全是被迫的呀!
後人有詩雲:
被迫登基朱常洵!!曲線救國汪精衛,鐵骨錚錚宋秦檜,俠肝義膽嶽不群。
揚州鹽政衙門。
朱常洵在四十萬兵馬眾目睽睽之下,被那些官員推上了皇位,朱常洵不許,聲稱:
“本王怎麼能擾亂朝綱?汝等萬萬不可再勸本王登臨大寶,這天下本是本王那皇帝侄兒的天下,朱常洵不敢受,本王寧死不從,本王今日就是餓死,刀兵加身,受萬箭穿心之苦,下墜不測之深淵,墜亡!亦不受此禮。”
我,朱常洵,就算是餓死,死外邊,從這裏跳下去摔死,也不當這個皇帝。
趙家家主趙日天勸阻道:
“福王殿下,如今朝廷昏庸無道,陛下身邊遍布奸臣,識人不能,我等必須要清君側還天下一個公正。
可現在咱們師出無名,必須要身懷大義才能肅清江山社稷,隻要拿下了崇禎皇帝身邊的奸臣,陛下到時候再還位於崇禎皇帝,我等也並無二話。
隻是惟今之計,還是先除國賊,還江南百姓一個安寧,臣恭請福王殿下登基。”
朱常洵搖頭說道:
“本王資質平平,難以克繼大統,還請先生另擇高明。”
李家家主李亞軍亦是勸道:
“福王殿下,您就答應了吧,這江南的黎民百姓還等著您來拯救呢,為了天下黎明,百姓還請陛下登基。”
朱常洵又是一陣推脫,再三請辭,熱心的江南士紳紛紛上前勸諫,周圍的軍士們也是紛紛要求福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