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大捷.(3 / 3)

若是有人問起遲來的原因,理由已經想好了,昨晚著涼鬧肚子。

心思煩亂,慢慢悠悠走到主街上時,他隱隱約約聽到什麼人的急呼聲。趙瑗心中一喜,收著了腳。告訴自己,身為皇子要心懷下,愛護百性,看個究竟再走。

等著時候,他在心裏琢磨若是有人急入城,把路封了多好。那他就有理由一直站在原地等,皇子也不能搞特殊嘛,同庶民一樣要遵守秩序。又一想,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隨又十分的喪氣。

急呼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伴隨著雜亂的馬蹄聲,聲聲入耳:

“振威校尉趙伯圭八百裏加急,賀二皇子大喜。定海府繳寇大捷,海寇首領葛明率部歸降朝廷”

不一會兒,看到自南邊騎馬急馳而來三位頭盔上插紅翎的驛差。雖然是一晃而過,趙瑗還是看到了他們自豪而又喜氣洋洋的笑臉。

黎明時分,四下裏一片寂靜。驛差歡快的呼喊聲,尤如綻放在夜空中的煙花,嗖嗖的了上,又華麗麗的四處散落,所經之處激起了一串的響動。

路兩邊的開窗聲,行人喜悅的笑談聲,還有疾步快走奔走相告的歡呼聲,歡歡喜喜,糾糾纏纏地混合在一起,散落在杭州城的每個角落。

對海寇略有了解的人,或是走過海路的,都會知道葛明這個名字。號稱手下有八萬弟兄,五百艘大船。在東南沿海看到掛有葛字的海盜船,官兵們都想躲避。所經之處,雞飛狗跳,又來去無影。

四年前,在人找到了葛明的老巢,海中的某個島上。

茫茫大海,四處無落腳之地,再加對方防守嚴密,朝廷出兵了三次,均無功而返。大約是看到趙氏朝廷的繳寇決心,葛明把目標選在呂宋、柔佛、安南這些國家。東南沿海暫時安穩。

但是好景不長,自去年上半年起,沿南的幾個州府又開始陸續上報海寇之事。可是這州府繳了,那個州府海寇活動的更加猖獗。

定海府距離杭州隻有五百多裏的路程,杭州城裏的商人走海路,都是從定海府入海。

所以定海知府剛上奏有海寇出現,附近的軍營立馬就往那裏調兵。為示重視,兵部不但派了校尉過去,還從杭州附近的皇帝親軍綠山營裏撥了三千的精兵。

定海府繳寇大捷,葛明那個老海寇頭子居然歸降啦!

這意味著東南沿海再無海寇困繞!!

憂國憂民的人們怎一個歡喜了得!

行走海路的商人們怎一個歡喜了得!

不常出門的人們,也被驛差喜悅的大喊聲所感染,紛紛開門開窗,大聲與街坊鄰居談論這種事。

夜飛湊到呆立在街邊的趙瑗身旁,低聲:“大公子此舉不凡啊,一箭三雕。”

趙瑗瞄了眼一臉喜色的夜飛,“嗯?”

顯示自己眼光的時候到了。夜飛歡快地:“一、讓大家知道了趙伯圭這個名字;二、朝中官員皆知大公子是殿下的親兄長,兄長對二皇子尊重,就意味著殿下對二皇子尊重;三、安民心,讓百姓知道朝廷可靠,能保護他們。”

趙瑗揉了一下鼻子,笑道:“這主意你能想得出來嗎?”

夜飛搖頭,如實答:“的想不出來,又不是急等皇帝批示,單純的喜信,動用八百裏加急,還沿途一路大喊,一般人都不會這麼想。更不會和二皇子聯係在一起。他這一喊,好像功勞歸二皇子一樣。”

夜飛嘿嘿一笑:“這不是亮明了殿下沒有爭位之心嗎?”接著話又一轉,“其實是以退為進。看似是退了,但贏得了好口碑。尤其是選在了二皇子大婚的時候,這馬屁拍的巧妙。讓眾人覺得這場婚禮大吉大利!”

趙瑗朝著街兩頭張望了一會兒,背起手朝恩平王府的方向一邊走,一邊:“這種主意,也隻有於允文那種大膽而又細心的人,才敢想,才能想得到。連時間都算得好好的,看那三位驛差的臉色,哪裏疲憊之相,不定是在城外等到這時候,踩著點入的城。”

夜飛急忙問:“大公子會升官的吧?”他的意思是趙瑗都看出來了,別人肯定也會看出來,哪個多嘴在皇帝麵前一吹風,該不會因為此受責罰吧?功過相抵,不賞不罰,豈不是白忙活一場麼。

趙瑗悠悠地:“聖上知道了,更高興。明大哥智勇雙全,為了國家利益,不顧個人得失。聖上最在意的是老百姓的想法,這一路的喊聲,在普通百姓耳裏,聽出來的是國力強盛,四海升平。金國得了這消息,也會重新斟酌南下之事。”

那就等著封官加賞吧。夜飛望了一眼初升的太陽,聲提醒主子:“晚到的理由,想好了嗎?”

趙瑗笑嗬嗬地:“今日這熱鬧的樣子,誰還注意到我去的早晚啊?用不著理由。“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