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小寶貝不見了.(2 / 3)

對哦,腿的主人正被聖上嫌棄著呢。

趙瑗舉了金酒樽,遙遙對著李來福笑道:“李老板是不是有個女兒叫李婉貞?”

“大殿下見過婉貞?”李來福急忙也端起了酒,“她每年都會去杭州她二叔那裏住。”

“我沒見過,我嶽父嶽母見過。”趙瑗半真半假地:“他們喜歡江湖兒女,看到俠女打扮的令千金極有好感,就多了幾句話。”稍頓了一下,“五王爺對她很讚賞,還專門問我,認不認得李尚書的侄女。”

“哦?”

“大理國的五王爺段玉,我嶽父的徒弟。”趙瑗對自己的話很滿意。等把海賊繳了,把你拴死在這裏。你再想見我就難了。再,我也沒什麼啊。

李來福想的就多了。

難道難道自家女兒,有可能成為王妃?大理國挺好的,離南粵府快馬四五日路程,很少打仗。到時候,繳了海賊有功,又和大皇子攀上交情,一來二去的就熟了。

退一步來講,成不了大理國的王妃,成為大皇子的側妃也不錯。大皇子一旦登了皇位,最低也是個妃位,不定會成為貴妃。皇後雖是身份高貴,但自長在普通家族,想必也是好相處的。

李來福越想越激動,豪爽地:“國師他們在哪裏?晚上叫他們一起,去船上用飯吧?在海浪聲中,喝酒飲茶,別具風味。”

此時慕容謹和祝東風在找祝月。

半個時辰前,祝月去茅廁。一刻鍾前,二人才發現,女兒好像去了很久。

一人留在原地,一個急忙去找。

找了附近的四五個茅廁了,依舊沒見人。

“大哥,你在這裏等著,我去找瑗,讓他派人一起找。”祝東風的話裏帶著隱隱的哭意。

從海邊到李家三十多裏路,祝東風用了半個時辰。

這半個時辰裏,趙瑗給李來福構畫了一個未來的南粵府。

農人有地種,漁民有舟。不願意種地,又不願意打魚的,可以在碼頭上擺灘做買賣。個別年輕人實在不安分,呆不住,分一部分讓他們去內地收絲綢瓷器,另組織一部分人造大船讓他們出海,把絲綢瓷器往呂宋、柔佛那一帶賣。

隻要管理好,大家的日子都能過好。家家富足,多給朝廷納貢。官民和樂。

人活一世圖什麼?圖一世那個目光短淺,要往長遠的看,多做對大家有用的事,積德積福,被活著的人們記著,被後人從史書上看到。

金銀不叫財富,因為無名無姓,隨時可以變成別人的。

口碑才是財富。先人積下了福氣,有了好口碑,子子孫孫都能跟榮耀。還擔心他們會過的不好?

趙瑗末了又,時、地利、人和全被南粵府占著了,別處的人們生了此意,也無法效仿。

旁聽的秦觀激動地臉頰熱燙緋紅,“朝廷目前的國策是休養生息,鼓勵生產,這是時;此地臨海出行方便,這是地利。”他望向趙瑗問:“大殿下指的人和是什麼?”

“李老板啊!這事非李老板不能為。錢知府行不能,派別的官員過來,更不行。”趙瑗淺笑道:“既使是聖上親自來此,這事也非必辦得妥。”

李來福早已聽得熱血澎湃。

“大殿下此話怎講?”

趙瑗一拍桌子:“我上書聖上,南粵知府你來做。這事由你來全權主持。”

此話一出,李來福手裏的筷子“啪”地掉在了地上。他素來膽子比較大,膽子不大也做不了海賊啊。

即使他膽子大,也沒敢想過,有一能當官,而且還是知府。李來福認為,能當官的都是讀書人。

李來福一向高看讀書人,想當年,他二弟也要跟著他出海,他是連打帶罵的,把二弟關在屋裏讀書,逼他科考。當官才是正途,衣食無憂,沒危險又受人尊敬。

秦觀也驚,來的時候,趙瑗隻,服李來福幫忙繳海賊。這眼下裏,豈不是把經界法的著問題給解決了?

秦觀遲遲疑疑地附合趙瑗的話:“再有兩個月,錢知府的任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