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先育己之生活態度取向(1 / 3)

上次更到夜闖薑宅,再現了那天的情景,燦和軒媽媽也比較多的筆墨出現在文中。一個星期基本都沒敢下筆,心裏太難受。這種抑鬱的感受說了好幾次,可能迷們都覺得塵兒太矯情了。

親愛的們,原諒我的矯情,我自己也始料未及,時隔多年,這些傷痕揭開來,會讓人這麼的不舒服。

我突然也理解了一種職業,作家。

前幾年,說言情天後匪我思存得了抑鬱症,不得不中斷寫文。之前不理解,現在特別理解。寫東西,容易帶入自己的情緒,一時之間難以自拔。尤其把自己經曆過的一些事情翻出來整理成文,整個人都會陷入了情緒低迷的狀態。

這幾天假期,謝謝我的牧在用心的陪我。

假期前一天,牧在床上刷手機,我在整理衣服,他突然對我說:“塵兒,要不我去結紮吧。”

我“噗嗤”一聲笑了起來:“老公你唱的是哪一出?”

牧認真的一臉奸笑:“上次有個親戚來竄門,說到他們鬧婚變,你不是說,太可怕太震驚了嗎,所以我如果去結紮了你是不是可以安心些?”

哦,這些話他居然也聽進去了。

上次一個親戚來串門,老夫老妻居然鬧離婚,讓公公婆婆給他們主持公道,因為當初是公公婆婆做的媒人。丈夫是一個大公司老板,太太是全職太太,生了兩個孩子,孩子都20多了。沒想到,今年爆出,男的在外麵還養了兩個孩子,已經八九歲了。他們每年都來,看起來都恩愛無比。沒想到今年會是如此,我也是驚呆了,幾天沒回過神。

我跟牧開玩笑說:“我這麼遲鈍的人,要是你在外麵養了小孩,估計全世界都知道了,就獨獨我一個人傻得不知道情況蒙在鼓裏。”

牧敲我腦袋,捏我的臉:“我哪有這個精力,要哄你開心,都已經渾身解數了。”

現在牧卻突然說,他要去結紮,驚掉我的下巴了。

牧說,他看了我新更的文。感覺到我的言語之中,怪他沒有允許我做結紮。哎,這男人,別扭起來也是小媳婦似的,其實我也就說說而已,現在有這麼可愛漂亮的小公主,感恩老天還來不及呢,哪有什麼責怪之意。

不過他說了他要去結紮,這幾天,我都在笑他,戲謔他說:“牧,等過完假期,我和醫生約一下時間,等你過去了結了。”牧嗬嗬笑,不接我話。

結果被他媽媽聽到了,嚴肅的把他叫過去,還來做我的思想工作,說什麼男人是主要勞動力呀,不能去結紮的,這樣身體要垮掉的,牧這麼辛苦要養那麼多孩子和老人,要結紮也是女方結紮。比如說她自己,就寧願自己受點苦,自己去結的紮。嘚嘚嘚了好幾天,嘚到北京下雪,深圳都降溫了。

牧寬他媽媽的心,油嘴滑舌的說:“誰說要結紮的,我們環都沒有上,準備生個足球隊,目標還遠著呢。”

勒個去的,世界上最長的路,就是牧的套路;世界上最大的坑,就是牧挖的坑;世界上最傻的人,就是我了,上了他的套路,跳進了他的坑。

這些天,他也看了我新更的《十年》,談起那段日子,也真是百感交集。在我的軟磨硬泡下,他答應我寫番外和那段時間的心得,算是給迷們謀福利了哈。

牧知道我心情不大好,這幾天是極盡安撫我。陪我去公園散步,約上老友喝茶,去hellokitty美食店吃東西。晚上的時候,趴在他肚皮上,一起刷抖音,笑得沒心沒肺的。

不得不說,牧真是我的治愈良藥。所以今天好點了,開始更文了哈。

十年更文更到肝疼,寫寫王子,給自己轉換下頻道。

憶及往事有些鬱結,見了我的心理督導師。他雖不知我在寫文,但對我的事情還是一清二楚的。寫作本來就是治療的一種手段,他也建議我心裏不舒服時,可以寫出來。

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教授本.沙哈在《幸福的方法》裏也提供了這種方法,寫作可自我療愈。

國內對心理谘詢懷有異樣的眼光,總覺得一講心理谘詢,就和精神科聯係在一起。在國外,當情緒不佳時,去做個心裏谘詢,實屬正常,因為身體會感冒,心裏也會。在美國,1000個人裏麵匹配1個心理谘詢師。而在國內,50萬人還配不到一個。在國內,心理谘詢師的成長和接受心理谘詢的來訪者這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和前幾年比,大家對心理谘詢的接受程度大了很多。

十年前,我看過,其實我也知道,就是放不下牧。十年後,我也有去看過,剛開始是瞞著牧去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受牧父母的衝擊太大,很難走出陰影。那些電視劇情節活生生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時,我沒有辦法一笑了之。丹的事情可以淡定處理,畢竟我們之間後來沒有太多交集,她也慢慢走出了我的世界。

但牧父母不同,他是牧不能選擇的的父母。我們的生活,後半輩子也注定是交織在一起的,我自己處理不了情緒的時候,我會借助專業的心理谘詢師。我不想讓牧太難做,也不想置他於不孝,況且他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力氣來護我周全。

最終牧還是看到了我的心理谘詢信息,和他在一起的日子證明,我幾乎不能瞞他任何事情,我耍點小聰明,他就火眼金睛一眼看透,所以,我也就透透明明的,跟他說了我的心理陰影。

曾經有一段時間,不管他父母說什麼做什麼,我都會不舒服,甚至他父母不用說什麼做什麼,隻要見到了他們的人,就會想起他們麵目猙獰,窮凶惡急的模樣,心裏就像有座大山一樣壓著。

他也很認真的和他父母談了。當然他父母開始會認為我矯情,哪個媳婦不是這樣熬過來的?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爭吵,認為沒什麼大不了。他們無法理解,這些爭吵的畫麵,對於我來說,是多麼的衝擊和刻骨。

最近幾年好些了,心緒能平和些。但沒想到,我寫出來後,我這種撓心撓肺的不舒服感又來了。

這幾天又開始拚命看書,重看阿德勒的《理解人性》、《理解生活》,看書能自我療愈,釋放掉很多心理的負能量,更容易去理解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模式。

看書,也可以自行解決掉很多內心的困惑和衝突。不僅是親密關係,隔代教育,婆媳問題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私底下塵牧迷問得最多的是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確實育兒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管理但凡用腦,加上技巧,再帶上手上的權力,管理好下屬,算不上太難的事情,實在難以適應或者接受不了你管理風格的下屬,你可以辭退他。如果你自己適應不了的上司,你也大不了可以辭職。但育兒不同,如果孩子不好管,你無法辭退,也不能把他塞回肚子裏,隻能接受,在育兒道路上自行摸索,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意味著,別人有效的育兒方法對你未必有效。

如何找到匹配自己孩子的育兒模式,這是個難題。

現在的育兒書琳琅滿目,各種學派都有,父母也是看花了眼,不知如何選擇?要不就是道道太多,如要無條件的愛孩子,解放自己?要不技巧太多,狼媽虎爸,獎懲分明之類的技術層麵?育兒要有道,又要有術,道術相結合的,確實不多。我推薦幾本經典育兒書,都是非常實用而且在西方運用了幾十年,影響了幾千萬的家庭。我認為也是道術相結合非常好,不僅有豐富的心理學的理論依據,也有技巧方麵的操作性,同時結合了幾千萬家庭的成功案例。

父母必讀書籍有:(先插一句,上次我推薦的《養育男孩》《養育女孩》《我們內心的衝突》親們看了沒有?如沒看,抓緊看哈,一天30頁,逼著自己看,以後Q?群或者微博群讀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