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獨占鼇頭(2 / 2)

可是後來秦始皇實施暴政,廢井田,毀學校,焚燒經籍,坑殺儒生。

四皓見時政日非,危亂將至,逃離鹹陽,隱居在“上洛商山”“避世”,史上也稱“避秦”。

“商山四皓”在曆史上最大的功績便是穩定了太子劉盈的地位。

劉邦推翻秦朝,初定下時,仰慕四皓大名,親自上商山求賢,可連他們的影兒都見不到。

而在劉邦準備廢黜太子劉盈時,在張良的邀請下,他們二話不就跑下山來了。

他們圍著太子劉盈屁顛屁顛地悠轉個不停,劉邦一見,知太子羽毛已豐,自此不敢再提廢太子之事。

四皓究竟是大賢還是大奸?後人對他們的思想及行為或讚或彈,文議甚廣。

元稹寫過一首《四皓廟》,對這四皓評價最為經典。

其中就有這幾句:

秦王轉無道,諫者鼎鑊親。茅焦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趙高殺二世,先生如不聞。劉項取下,先生遊白雲。

海內八年戰,先生全一身。漢業日已定,先生名亦振。

不得為濟世,宜哉為隱淪。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賓。

而曹植對四皓的為人處世卻是讚不絕口,因而他寫了一首《商山四皓讚》:

“嗟爾四皓,避秦隱形。劉項之爭,養誌弗營。不應朝聘,保節全貞。應命太子,漢嗣以寧。”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紛雲,莫衷一是。

古人對夢兆十分迷信,豪擎彥雖然覺得此事有些荒誕,但出自於僥幸的心理,他還是按奶奶所言,押上了這一大賭注。

世上的事有時就是這般的巧合,靈應得讓人觸目驚心。

縣試那,當他翻開試卷時,題目竟是《宋太宗戒石銘與蜀王孟泉戒石銘用意同異策》,更巧的是兩個月後的府試,文題則是《四皓論》。

全都押中,自然高中,榮膺榜首的捷報傳來,奶奶黃氏在丈夫靈牌前焚了三炷香,罵道:

“你這個死鬼原來還未死,害我守活寡守了五十餘年,你可知道,為了你豪家,我受了多少苦嗬!”

罵罷,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案上的香火一閃一閃的,似在默默地傾聽著……

自古紅顏多薄命,但黃氏的命比紙還薄。

她出生於城裏大戶人家,是舉人老爺黃教諭的女兒,生得才貌雙全,追求者趨之若鶩。

在封建王朝裏,兒女的婚姻大事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當年黃教諭見自己的得意門生豪鶴飛生得眉目清秀、才思敏捷,認定他日後必能有所進取,功成名就,遂將女兒許配給豪鶴飛,並擇日成婚。

黃氏嫁入豪家後,不嫌棄夫門寒酸,對婆婆孝順極至,對丈夫體貼入微,家裏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條。。

翌年七月,她生下了豪雲騰,為這個窮酸的秀才之家,添上了倫之樂。

夫妻恩愛,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原指望執子之手百年偕老,也指望丈夫一舉成名妻隨夫榮。然而,一場猝然而來的悲劇,徹底地改變了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