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殿前策問(1 / 2)

寅時一到,被朱元璋選中的十位士子便在太監的帶領下一路來到了謹身殿。

與首次入宮不太一樣,這群士子已經經受過了殿試的洗禮,臉上的表情也透露著自信,隻是接下來要麵對的是皇帝麵對麵的策問,他們還是有些惴惴不安。

謹身殿內,朱元璋正高高地端坐在龍椅上,身邊站著太子朱標,除此之外,便是一幹太監宮女了。

士子們進了謹身殿,行完禮,便戰戰兢兢地立在台下,空曠的大殿裏隻有十位士子單薄的身形。

台上坐得可是子啊,有生之年,能一睹子真容,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榮耀啊。

“山西士子郭翀何在,走上前來。”空曠的大殿裏回蕩著朱元璋嘹亮的聲音。

陛下一張口就點了自己的名字,郭翀想不明白這該是一種榮幸還是一種不幸呢。

郭翀沒有絲毫的遲疑,緩緩往前走了兩步,“學生郭翀見過陛下。”

“抬起頭來,讓朕看看。”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隻能看到郭翀頭上黑色的儒冠。

緩緩抬起頭,郭翀便與朱元璋四目相對,這一看不要緊,竟然把兩個人都給驚著了。

郭翀藏在袖口裏的雙手不停地打顫,這…不是黃燕的父親嗎?為什麼會是當今聖上,難道這黃燕是當今的某個皇子。

那些曾經跟黃燕開過的玩笑,現在想想,豈不是每一句都是大逆不道之語,郭翀現在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朱元璋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原本以為寫出如此錦繡文章的會是一個俊俏才子,沒想到竟然長得如此不堪,鞋拔子臉也就算了,臉上還有三十六顆痣,蒜頭鼻,招風耳,大黃牙,可以要多醜有多醜了。

過了好一會兒,兩個人都從震驚中緩了過來,朱元璋問了他兩句有關吏治的看法。

經曆過剛才那樣狗血的事情,郭翀心有餘悸,雖然答了皇帝的問題,但難免磕磕絆絆。

即使結結巴巴,但郭翀的答案對於吏治,尤其是底層官員的認知頗有見解,讓朱元璋有些眼前一亮的感覺。

雖然滿腹才學,但就是這長相太往下拉分了,雖然選狀元是看文章和才學的,但是作為大明朝的首位狀元,代表著國家的形象,長這麼醜,豈不是讓他人笑話我大明朝無人。

還是下一個吧,總不能自己挑選的十個士子都長得這般醜陋吧。

“江西士子吳伯宗何在?”麵試完郭翀後,朱元璋馬不停蹄地叫了下一個士子。

吳伯宗心底長舒一口氣,往前走了幾步,行禮道:“學生吳伯宗,見過陛下。”

朱元璋從心裏默默念著吳伯宗的名字,“伯”是老大的意思,“宗”也是首的意思,這莫非是上給自己指定了一個狀元。

再者來,這吳伯宗長得儀表堂堂,又溫文爾雅,跟郭翀一比,那簡直就是一個上,一個地下。

朱元璋問了幾個問題,吳伯宗也是對答如流,而且還頗有見解,這讓朱元璋暗暗下了決心,要把郭翀和吳伯宗的位次換一下,讓吳伯宗做大明朝的狀元。

接下來便輪到了張順。

朱元璋在麵對士子們的時候,總是會露出和藹的笑容,哪怕是郭翀的長相不討朱元璋的喜歡,他也沒有表現出一絲地一樣。

但到了張順的時候,朱元璋收起了笑容,變得很是嚴肅,這讓張順感到一絲絲不妙。

“朕昨日讀了你的策論,滿篇都是冰冷的數字,毫無人情可言,你對此可有什麼想的。”朱元璋將昨日宋濂對張順策論的評價照搬了過來,他想看看張順的心性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