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終而複返(2 / 2)

“王爺,你看,就是那樣的陣列。”柳青寅指著不遠處排列得井然有序的羽林國的軍隊說道。寧啟薇望著遠處排列得四四方方的陣列,淡然說道:“兵法上最為基礎是方陣、圓陣、錐形之陣之類的陣列。按此陣來看,多以方形陣為主,應為方陣。采取多點攻破方可啊!不會有什麼難度啊。”

“王爺,此陣並非方陣,方中套圓,圓中成方,變幻無盡。卑職認為應是十陣中的四門兜底陣。”柳青寅皺著眉頭說道。“不像,不像。你命軍士分為六隊,從東南西北,東南,西北六個方位分點進攻試試看。”寧啟薇淡然說道。“好,王爺。”柳青寅一邊答道一邊走向城頭。

柳青寅拿起放在城頭上的號角,將號角的開口朝著天邊。淒厲的號角聲響徹曠野,常州的北門大開,一對對軍士在一個手持號令旗的將軍的帶領下衝將而出。待軍隊排列整齊,柳青寅又吹響一聲號角,單手舉起靠在城牆頭的號令旗。柳青寅揮動著號令旗,比示了一個動作。城牆下的將領揮動他手中的號令旗,比示著和柳青寅一樣的動作。

軍士們得到號令,初始整齊的隊列開始拆分,散亂,無序,似是一盤散沙。軍士們穿梭來回,遊走其間。短短的三十秒的時間,隊列由原本的三列演變為整齊有序的六列。柳青寅一甩號令旗,城下的將領也跟得甩動號令旗。六列隊伍分別又六個方位向敵陣包抄而去。

隨著六列隊伍的包抄逼近,敵陣中位於中央的將領揮動手中的號令旗,比示著一個奇怪的姿勢。陣隊開始變幻,原本四方的陣隊隨著敵軍的軍士的走動而內凹進了六個半圓,像是張開六個血盆大口一般,等待著六個方位包抄而去的六支隊伍。“不妙!”柳青寅和寧啟薇同時喝道。

柳青寅慌忙吹動號角,甩動號令旗。城樓下的將領連忙甩動號令旗。由六個方位向敵軍包抄的六支隊伍都停了下來,返身退了數百米。與此同時,敵軍的隊列又恢複到原先的四方隊列,這一變化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便完成了。寧啟薇回想剛才的情景,她不禁深吐了一口氣。

“王爺,眼下如何處置?陣法比起我們相像要複雜得多。”柳青寅走至寧啟薇身旁,焦慮地說道。“讓我好好看。”寧啟薇眉頭深鎖地望著前方的敵軍隊列。“外方內圓,方主外,圓主內,方套圓,圓繞方,此陣的妙處在於方圓無定,恣意變幻。妙就妙在它進可攻,退可守。一攻一守,一靜一動,實在難以看出此為何陣?”寧啟薇淡然說道。

“兵法中提及的方圓陣是可整合並用,但是眼前的陣法似乎是兵法之外的又一延伸。我總覺得此種陣法極為陌生。”柳青寅淡淡說道。“但凡陣法無非是方圓棱角加以變幻。柳將軍,你試著使用包抄之勢。”寧啟薇舒展眉頭道。“好,試試吧。”柳青寅走至城頭。柳青寅吹響了號角,揮動了號令旗,比試著一個動作。

城樓下的將領揮動著手中的號令旗,比試著和柳青寅一樣的動作。軍士們得令後,六列隊伍聚攏起來,在敵軍的陣列四周圍成一個大圓,慢慢向敵軍陣包抄而去。此時敵軍陣列中央的將領揮動了號令旗,比試著一個奇怪的動作。敵軍的隊伍開始變動:每隔三米處一個軍士站立不動,其餘軍士往後退縮。陣形隨之而變,轉變為以中間為一個圓圈,四周分布著向無數把尖銳利刃一般的隊形。

圍成一圈包抄而去的軍士們迅速地逼向敵陣,雙方已兵刃交接。然而包抄而去的軍士對著敵軍的陣列卻無從下手。若是集中進攻敵軍猶如利刃的隊形的尖點的話,根本無法傷之毫發。若是以包抄之勢直接逼進敵軍利刃隊形的中間與之對抗的話,就如同將一塊塊生肉丟進虎穴中。雙方就此對峙著。

“柳將軍,這樣的方法根本無濟於事。這樣耗下去,會致使軍士失去鬥誌。不如趕快收兵。”寧啟薇走至柳青寅身旁,淡然說道。“恐怕也隻有如此了。”柳青寅輕歎道。柳青寅吹響了號角甩動了號令旗。城樓下的將領隨即甩動號領旗,原本包圍著敵軍的隊伍退後數百米,向牆樓下發號施令的將軍圍攏而來,迅速集結成三列隊形,退回常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