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泰看著一臉蒙逼的陳昱,分析道:“大人,我是這麼認為的。從黃渠讓黃道跨過邊境,侵擾諒山府開始,他就想把事態鬧大。可是遇到了大人您,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原本打算攻下諒山城,坐地要價。可是兩次絕好的機會,都沒有成功。
於是黃道繼續在諒山府境內燒殺搶掠,目的就是要引起大越的注意,派遣主力前來應戰。可是鎮北將軍黎石始終按兵不動。
又是大人您,令黃道意想不到,率領貼身衛隊,出奇兵,將其擒獲。
更令黃家兄弟意想不到的是,大人竟然提出割讓兩個縣,黃金百兩的條件。
為了黃道的性命,更為了下一步的計劃,隻能是割讓兩個土州了。
至於甄盛提出遊覽,我覺得這是為下一步進攻諒山城做準備。”
陳昱聽了,覺得黃渠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但是他覺得的思明府知府能有多大的實力。
於是,陳昱問道:“黃渠隻是思明府的土司知府。即使手下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畢竟人數在那裏了。他能掀起多大的浪。
一麵是剛建國的大越,能征善戰的將軍很多,否則也不能讓大明主動撤離。另一麵隻是一個的思明府。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呀。還未開戰,就以分出勝負了。這個黃渠圖什麼呀?”
班泰笑著道:“如果僅憑目前的牌麵,的確如此。我們能出來,黃渠自然也明白。但是他就這麼做了。所以我認為,他身旁有高人指點,還有王牌沒有亮出來。”
“你的高人,應該是思明府第一謀士甄盛吧。”
班泰搖了搖頭,道:“我雖然不知此人是誰。但是絕不是甄盛。因為甄盛的想法,隻是幫助黃家打理好思明府而已。他可沒有擴大思明府地盤的想法。但是黃渠有這個野心,他隻是配合而已。”
“那按你的意思,誰能動黃渠呢?”
班泰道:“我覺得大明朝廷的麵非常大。”
陳昱有些不解,道:“大明不是主動撤出交趾了嘛。怎麼還要這麼做。如果還要這塊地盤,當時為什麼還要撤軍呢。這不是前後自相矛盾嗎?”
班泰笑了笑,道:“大人。您細細一想,其實並不矛盾。大明當時撤出交趾,那是身不由己。駐軍交趾,本地根本無法供應所有開銷,每年都得從內陸貼補交趾。再加上黎利率軍起義,打得明軍是節節敗退。朝中主張撤湍聲音占了主流。這才迫使大明皇帝下令撤軍。
大越王朝建立起來了。雖然對大明十分客氣,定期進行納貢,但是大明朝廷上下,對於大越還是非常反感的。畢竟這是在曾經屬於大明的地盤上建立起來的王朝。
這時候,大明有些大臣,就提出讓兩國邊境的土司對付大越的想法。當然,大明給予豐厚的報酬的,否則也不懂他們。
這些都是我的一些猜測。除此之外,我還真沒有想到還有其他的合理性原因了。”
陳昱道:“班泰呀。你得很有道理。也就你對思明府、對大明、對大越都有所了解,才能分析出這種可能性,換做旁人隻能是看到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