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諒江府知府(1 / 2)

霍仁剛真是一個辦案的高手,他沒有讓陳昱失望。不到一個時辰,霍仁剛帶著兩個人進來了。

馬看見這兩個人,就知道他倆全都招了。

一個是城西的王猛,因與鄰居爭地,找到馬幫忙,馬收了他的錢,威逼利誘之下,讓王猛的鄰居放棄了那塊地,吃了大虧。

而另一個人則是城內的慣犯莫三。平日裏以馬為靠山,在陸那縣作威作福,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這個莫三沒少給馬送錢。

麵對認證、物證,馬抵擋不住,全都交代了。

陳昱命霍仁剛將馬押入大牢,自己則修書一封,將整個事件做了闡述,命張義派可靠之人送到諒江府府衙。

諒江府的知府名叫張謙,是陳元扞的外甥。張謙自黎利起義時,就一直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戰功。

大明主動退出交趾之後,交趾北部各府縣的長官人選,黎利與陳元扞、範文巧等大臣經過研究,確定了各級官員。張謙被任命為諒江府知府。

陳昱也是那次被任命為陸那縣縣令的。

張謙對於陳昱這個人是知道的。上任前,陳元扞就將黎玉呂找到自己,安排陳昱當縣令,以及研究陸那縣縣令時的情況,都告知張謙了。

陳元扞的意思十分明白,那就是讓張謙密切關注陳昱的一舉一動。如果陳昱是個人才,那就全力支持他。如果他就是扶不起來的阿鬥,那就隻好免掉他的縣令。按照事先商量的結果,由鄭彬接任。

但是從陳元扞的角度,他還是希望陳昱能夠勝任陸那縣縣令。這樣可以為我所用。而鄭彬是黎利的舅子。他與範文巧走得非常近。

範文巧與陳元扞雖然都是黎利下麵的大臣,但是二人各成一派,屬於黎利下麵的兩股勢力。

因此,陳元扞並不想讓鄭彬接任縣令。

張謙上任之後,按照陳元扞的交代,派人密切關注陳昱的一舉一動。縣衙裏就有他的暗探。

剛一上任,就解決了縣衙拖欠吏和雜役長達半年的工錢,成功解決馬家村與黃家村的爭水一事,接下來的成功破解溝渠案、建立交易場所,這令張謙對他頗有好感。

他隱隱感覺到,這個年輕人不簡單。

張謙接到屬下遞過來的信件。打開之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不由地笑了。這個陳昱不僅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玩弄權術也是好手。

馬與鄭彬走得很近。鄭彬在馬的建議之下,先是掌握了縣衙的財政大權,又為縣衙所有的吏和雜役漲了工錢,最近將交易場所這棵搖錢樹要了過去。

張謙聽後,也十分好奇。鄭彬這幾件事都做到了點子上。不僅控製著陸那縣縣衙的經濟命脈,而且在大家心目中樹立了威望。

而陳昱卻依舊那麼軟弱,根本就沒有與鄭彬進行抗爭。

按此趨勢下去,即使鄭彬仍然是縣丞,也可通過架空陳昱,成為陸那縣的實際當家人。

張謙的心裏也發生了變化,由最初的頗有好感,漸漸地變成擔心,然後就是失望。他甚至想放棄陳昱。

因為,麵對對手的步步緊逼,陳昱選擇了步步退讓。就如同敵人一路攻城略地,高歌猛進,而你卻毫無還手的意思,隻知道後退。

換做是誰,都會認為這是必敗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