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0 九千歲的氣場】(3 / 3)

這有點把韋總裁搞糊塗了,一個禮部,莫非還有四個尚書啊?頂多兩個吧?一個左尚書,一個右尚書。

幾個閣臣之間也是一派和睦場麵。

這讓韋總裁越發的搞不懂。

不過,最後一個大人物入場的時候,韋總裁就全搞懂了。

“九千歲到!”

隨著一聲報號聲,所有人都站起來了。

全場安靜的落針可聞,這肅靜的氣氛,給人感覺像是禦駕到了一般。

韋寶隻見朱延禧與周如磐麵露不屑,便知道他們兩個肯定是東林黨黨魁。

周如磐是莆田連江裏清浦村人。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生,幼年喪父,由寡母養育。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鄉試中舉。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中趙秉忠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

萬曆四十年(1612年),為江西鄉試主考官,轉任右庶子,分管司經局。天啟元年(1621年),升禮部右侍郎,為《神宗實錄》、《光宗實錄》總裁。天啟五年(1625年)與丁紹軾、黃立極同為禮部尚書。

而丁紹軾雖然沒有朱延禧和周如磐表現的那麼不屑,卻也看得出,並不太尊重魏忠賢!

所以,韋寶覺得周如磐和丁紹軾與朱延禧一樣,都是東林黨。

而另外兩個閣臣,黃立極和馮銓就有點誇張了,點頭哈腰的衝魏忠賢迎了上去,傻子都能看出他們是閹黨分子。

黃立極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累官少詹事、禮部侍郎。明熹宗即位後,成為魏忠賢的親信,天啟五年(1625年)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馮銓是順天涿州人,這個人韋寶知道,正宗貳臣。

明萬曆進士,授檢討。天啟五年,諂事魏忠賢,以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不久即晉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韋寶知道這個人是因為以前看過一本康熙的書,這個馮銓在魏忠賢倒台之後,也跟著被削職為民了,但是到了清廷入關,他又第一時間投降了滿清,在滿清倒是又崛起了一次,仍然是閣臣,仍然掌管禮部。

可以說,相當受重用。

閣臣加上孫承宗,一共是八個人。

韋寶知道孫承宗是中立派,這樣看來,在朝的這七個閣臣,四個是閹黨或者傾向於閹黨,三個是東林黨或者傾向於東林黨。

從最高層的角度來說,也還是閹黨占了上風。

更何況首輔顧秉謙也是魏忠賢的人。

韋總裁一開始沒有想起這個馮銓來,隻是馮銓的名氣沒有洪承疇、吳三桂。範文程這些人大罷了。

“真沒有想到九千歲能大駕光臨啊,隻是派人送了帖子,沒有想到您真的來了。”顧秉謙親自迎了出去。

魏廣微跟在顧秉謙身後,並沒有說話。

黃立極和馮銓這兩個人因為是魏忠賢的關係得以入閣,對魏忠賢真的猶如對生父一般尊敬,一左一右的已經主動充當了魏忠賢的扶手。

兩個人不停的說請九千歲慢些,當心雲雲。

韋寶大汗,這平地上,當心什麼啊?你們好歹已經是閣臣了,要不要這麼當眾獻媚啊?

“本來不想來的,但是想想還是應該來沾一沾喜氣,這麼多新科進士,未來都是朝廷棟梁啊。”魏忠賢很有風度的微微一笑。

但從氣質和儀表而論,韋總裁真的很推崇魏忠賢,覺得如果是拍電視劇,至少要找陳道明來演魏忠賢才形象。

魏忠賢真的是又帥又有氣場的一個人,不帶政治色彩去看待,甚至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心生崇敬和願意追隨他的感覺。

要是拋開政治色彩,光從外形而論,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紹軾三個人加在一起的氣場,也趕不上九千歲分毫。

https://www.biqiuge8.com/book/43631/465506217.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