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大詩師的師,霍元甲的徒!(2 / 3)

隻能說,路大詩師雖然奉獻出精妙如神的頸聯來,可是整首詩給人的感官的確很奇怪。沒有像之前的詩作那樣能說服眾人。

除非是大詩師的世界我們望塵莫及,看不到那麼高的境界。

就在眾人腹誹的時候,陳成開口問:“敢問大詩師,尊師何許人也,名諱是?”

“也不好腆著臉便認為‘恩師’吧。”路承允感歎道:“這位大賢,雖然我也隻麵見數次,承蒙指點數篇詩文,但是受用無窮,大有‘啟三十年未解’之慨歎!”

陳成心思一動:“那他老人家便是……”

“殿中侍禦史,王摩詰先生。”

“啊!”在場的眾人齊齊驚呼!

竟然是他!

陳成也心中了然,果然是王維老師啊!

從之前與梅英衛、竇明的談話中,他已經知道,王維老師的嶺南之行,堪稱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文化傳播之旅(王維:??)

所到之處,發掘、啟迪了多少青年才俊啊!

也隻有他老人家的驚世才華,才能讓這些自視甚高的青年才子們,正視自己與絕頂高手的巨大差距,口呼“受用無窮”!

既然是王維老師,那麼這首詩就一下子豁然開朗,很好理解了!

王維老師是繼陶淵明、謝靈運之後的又一位笑傲古今的山水詩大家!

在孟夫子仙逝之後,他在大唐的“山水詩扛把子”地位更是無一人可以撼動!李白杜甫來了都沒有用!

一遇到秀麗的山水風光,他老人家能不詩興大發,感慨良多嗎?

所以,當路承允大詩師在某處看到了“嵐光當幾席,秋色上衣襟”的驚豔風光,第一時間就是想到了這位山水大師!

多麼希望他也能看到!然後留下幾篇傳世詩作!

路大詩師對王維老師境界的評價,早在頷聯“況見林間士,俱閑物外心”中就已經可以看出了,王維老師就是張九齡說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啊!(張九齡:這首詩現在不是已經掛在你陳萇的名下了嗎?)

何為“物外”?

謂超越世間事物,而達於絕對之境界!

《楞伽師資記大通神秀章》說:“禪師亦遠俗塵,神遊物外,契無相之妙理,化有結之迷途。”

在路大詩師看來,王維老師早已經擺脫了世俗羈絆,詩可以媲美陶、謝,佛學修為也能媲美那些得到高僧了!

至於他最後寫的“與師同嘯吟”,在其他人看來有些違和,陳成倒覺得十分合理。

王維老師的名作《竹裏館》中就說:

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看吧,不僅要長嘯,還要一邊彈琴,一邊長嘯呢!

怎麼吼都沒有別人幹擾,隻有明月高高地陪伴!

配合上路承允的“何待一宵月”,隻怕王維老師自己看了,都要覺得路承允寫到他的心坎裏了!

“哎呀,沒想到路師兄這首詩寫得這麼好啊!”始安七少聽著陳成的解析,不住驚歎。

果然啊,路師兄就是路師兄,筆筆都有其深意,絕不會浪費一筆!

如此一來,他的詩好得出奇,那陳夢見還怎麼贏?

按熟悉程度來說,七少應該站路師兄贏才對;

可是他們又不能違背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私心還是不希望陳成輸,起碼不要輸得那麼難看。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路承允念叨著王維老師這兩句詩:“如陳郎君所言,這也是王侍禦的詩嗎?”

“嗯呢。”

“唔,未曾想陳郎君對王侍禦的詩也是了如指掌。”路承允心中記下了這首詩。

“好詩我一般都有映像。”陳成心想:我對王維老師詩的了解,有時候還要“超過”他本人,譬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那次,他就不知道那首詩也是他老人家寫的:“不過從今天之後,路大詩師的這首詩,也要在陳某的心中留下一席之地了。”

“哈哈哈哈!”路承允放聲大笑,充滿著對自己詩作的自豪:“那倒是路某頗感欣慰之事了!”

眾人看著陳夢見不住地恭維路承允,甚至路承允自己都沒說話,就急著把對方詩中的那些精妙之處說給大家聽——

這在往常尖酸刻薄、隻顧著雞蛋裏麵挑骨頭的陳成那裏,可不多見。

如此諂媚大詩師的模樣,隻怕他自己也知道大詩師一旦認真起來,自己根本不是對手,所以展示這種姿態,乞求大詩師“輕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