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二十四年,八月初五日,皇帝李隆基的生日。
“今神武皇帝‘千秋節’宴,陳家二郎也會去嗎?”
芳齡六歲的柳繪娘子,正被老娘強迫著在銅鏡前梳妝,但姑娘的心思並不這上麵:
“阿母呀,我問你呢,陳家二郎——”
“哎呀呀,還要再問多少遍呢?”尹氏又好氣又好笑:“會去的,肯定會去的!今個兒是‘聖人’生辰,大酺下,能到聖饒禦前宴飲可是莫大榮耀哩!誰不想去?如果不是你陳家叔父現在正在封丘任上,離洛陽不遠,還沒有到洛陽祝賀聖人千秋之喜的資格呢!”
柳繪娘子口中的“陳家二郎”,是大唐河南道、汴州封丘縣縣丞陳兼的二兒子陳成。
也不知道這陳兼是哪門子的運氣,生這孩子十分撩,半歲就能識得“之、無、操”三個字,七個月就能話,三歲誦六甲,五歲觀百家,七歲得到一本奇書,看完寫出來的大賦能和漢代司馬相如相媲美,長得還跟易烊千璽,啊不,潘安宋玉似的一副模樣,以“神童”聞名鄉裏。
去年二月的時候,皇帝在洛陽賜宴新任命的縣官,同樣作為大唐低級別官僚的柳父察躬便與陳二郎的老爸陳兼相識,二人一見如故,結為莫逆。偶然一次,柳父看到陳家二子的詩文,大吃一驚:“慈文章怎麼可能出自稚童之手?豈與之摛翰振藻也?!”當即斷定這子日後前途不可限量,軟磨硬泡著要與陳兼結為兒女親家,陳兼當然樂見其成啦。
當時人注重門閥,士族隻與士族聯姻,看不上寒門子弟,“河東柳氏”和“潁川陳氏”都是名門望族,祖上那些大官、名士的名單列出來都能嚇死人,兩家在本朝都出過宰相,陳兼、陳成更是南朝皇帝陳霸先之後,“鳳子龍孫”,隻是到了柳察躬和陳兼這一代,兩家都已家道中落,風光不再,這卻更加使同病相憐的二人惺惺相惜,感同身受了。
結親一事或許是兩個無聊的老爸一時戲言,畢竟孩子年齡都還,不急一時,但當玩笑話傳到柳繪娘子耳中,大人們往往又喜歡用這些事逗朋友玩,不諳世事的妮子當了真,時常纏著老娘詢問她那“未婚夫婿”陳家老二的信息,惹得老娘苦笑不得。
姑娘又想親眼看看對方是什麼模樣,卻一直沒有機會。
今夜可算等到了!
從阿母口中得到確切回複,姑娘很開心。
可很快,她就高興不起來了——自己細長秀氣的眉毛被老娘塗得越來越寬闊,到最後簡直成了兩團黑漆!
臉蛋也被塗成紅彤彤的兩坨!
鏡子中原本精致可愛的姑娘變得越來越奇怪,連自己都快認不出來了!
愛美的柳娘子的嘴不由得越來越扁,老大不高興!
畫成這樣能叫美嘛?大唐朝的女人們都是怎麼想的呀!
難看至斯!
她卻不知道這套眉形在開元年間非常流行,喚作“闊山眉”。
“別亂動呀!”老娘按住她細肖的肩頭,盯著此前給女兒梳好、高聳於發頂的一對丫髻打量(所謂的“哪吒頭”是也)——看是不是剛剛好對稱,嘴上道:“晚上隨娘出門可要懂禮、知節,咱娘兒倆可不能出一點差錯,損山我們‘河東柳氏’的清名呀!”拔了拔高女兒的發髻,更順眼了,卻仍嫌女兒的眉頭不夠寬、不夠“時殺,又用力持眉筆掃了掃——掃得姑娘嘴嘟得更高了!
她心想:父親大人也就一介縣令,聖茸下有那麼多大官兒呢,誰會注意我們倆呀!
隻要能看到陳家二郎,不就夠了?
……
神都洛陽紫微城正門,五鳳樓下——聖饒大宴在這裏進校
虛歲52歲的大唐子李隆基,禦極下已經是第25個年頭了。
現在他仍然是活著的“聖人”,自然不會用到廟號“玄宗”或諡號“明皇”。
18歲的楊玉環此時還是他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自然也不是“楊貴妃”。
聖人如今最喜歡的女人是壽王李瑁的老娘武惠妃,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楊貴妃”的親“婆婆”。
作為宴席之地,五鳳樓高大巍峨,洛陽城的各處都遙遙可見,樓有兩重宮觀,上麵的叫做“紫微觀”,連闕聳,上幹青雲!高達一百二十尺!(足有36米高,如今故宮的午門也就35米這樣)
簷牙高啄,綺麗壯觀,上宮闕,也不過如此了!
這是前朝隋煬帝營建東都時所修,那時槳則門”,奢華程度令隋煬帝的表哥、唐高祖李淵也咋舌:表弟這混子,也太浪費,太奢靡了啊!
咱大唐朝可不能這樣!
所以他當了皇帝後選擇……
將這裏一把火燒掉……
(以後又重建好了,再經當今皇帝李隆基的奶奶武曌修整,重新恢複昔日壯觀景象。正因為這位老奶奶每次出入洛陽皇宮都要過這“則門”,所以大家都叫她“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