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弘農王與孫將軍有舊,且曾在將軍故去後往家中探視。彼時主公年幼,或許已經不記得矣。臣以為不宜與弘農王撕破臉皮,公然對抗。”說話之人正是黃蓋,黃蓋見孫權有意對敵劉辯,趕忙勸解。
其實,劉辯至孫家時,孫權年紀雖小,卻也是記得事的,那時的劉辯的確給了他一個好印象,甚至他還暗暗發誓,要向弘農王一般,也做一方諸侯。
但現在,當孫權有了地可以做諸侯之後,劉辯卻越做越大,讓他難以企及。
若不是程普、韓當、黃蓋這些老臣極力勸他向弘農王示好,他才不情願派使者到弘農。
他想要的是將父兄的基業發揚光大,而不是成為劉辯的臣屬。
“弘農王與父兄有舊,卻也不能作為其這番言語的開脫之辭。我江東男兒不戰至最後一刻,豈能言降。且有江水之險,自保亦足矣。
今日往後休要再有投效弘農王之言。”孫權用仍略顯稚嫩的音調說出這番豪言,令在場的眾人在震驚之餘,也在感慨孫家父子果然皆是豪傑。
程普、韓當、黃忠這些老一輩將領在聽到孫權這番話後陷入了沉思,黃忠更是心道:“仲謀果然不願依伯符之言降也。難道弘農王早已看出事情將會如此?可弘農王隻見過幼時仲謀矣,這弘農王果然可怕至極。隻怕……”
相較於程普等人的沉悶,孫策到揚州後新收的將領如周泰、蔣欽、潘璋、董襲這些年輕人卻是被孫權之言所鼓舞,士氣高漲。
但是孫權的目光卻是落在了一個俊郎的人身上,這人便是周瑜。
今日至始至終,周瑜都隻是坐在一旁一言不發,不像是參事議事的將軍,倒像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事情。
孫策去世時,將孫權托付給眾人,周瑜和張昭便是文武中最主要的兩個。
“公瑾,今日為何一言不發?”孫權終究是抵不住好奇,問道。
周瑜見孫權問到自己,起身言道:“主公,某以為此時荊州劉氏孱弱,應出兵占據荊州,以作為揚州的緩衝地帶。另外,臣以為此時弘農王勢大,主公應派人結聯劉玄德,共同對付弘農王。某有一人舉薦,此人名喚魯子敬,可擔赴洛陽之任。”
孫權聞言問道:“公瑾既然有如此良謀,為何不早言?”
周瑜看了一旁的程普、韓當、黃忠三人,回道:“某不知眾位將軍心意,故而未言也。若諸位將軍不能同心協力,此難為也。”
孫權順著周瑜的目光,也看向程普、韓當、黃蓋三人,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程普、韓當、黃蓋三人又怎麼能不明白周瑜與孫權的意思,當即跪拜道:“某定然盡心竭力效忠主公,同心協力。”
孫權聞言點了點頭,對三人的言語表示非常滿意。
此時魯肅恰好在周瑜家中做客,孫權知曉後立即請魯肅到府上來,結果魯肅一番“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局勢”的言語正好說到了孫權的心坎裏,孫權當即將魯肅委以重任,並請其到洛陽見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