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巴戎寺(2 / 2)

周森問楊,“為什麼這座寺廟的建築受印度佛教的影響很大?”

楊:“那個時候印度佛教在東南亞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唐僧去印度取經,也可以看出當時印度佛教確實要先進一些,有很多經文,都是從印度那邊傳過來的,印度離東南亞國家也不遠,和地理位置,和宗教信仰都有關,東南亞國家、泰國、柬埔寨等國都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有本土的曆史和文化,是相互結合的,既有外來文化,又有本土文化,是綜合形成的結果。”

從每一個角度觀看巴戎寺的浮雕,都屬宏偉的傑作,而在宏偉之中顯現均衡與和諧,就更為難得,巴戎寺的浮雕以曆史為主題,而高棉的藝匠雕刻有幾個特點,其中包括了在一個畫麵之中,常常有好幾條相關的故事線在同時進校

這些故事都和這個國家息息相關,令人震撼,又令人感動。

楊站在周森旁邊,看著這些精美的雕刻,也很是感慨。

“我父親病逝,我叔叔為了求生,才南下,輾轉才來到柬埔寨,因為這裏有華人華僑,中文的也有,又和中國友好,中柬友誼長地久,柬埔寨是中國的老朋友,鐵哥們,柬埔寨人對我們也很友好,所以我們留了下來,在這裏生活。”

周森點頭,“中柬友誼長地久,對中國好的國家,有兩個鐵哥們,一個是巴基斯坦,一個是柬埔寨,夏團長帶隊去巴基斯坦,我能來柬埔寨采訪,也很高興,我們對這兩個友好國家印象很好,也希望把友誼傳承下去,共同發展。”

巴戎寺建築形式之複雜與象征意義之強烈,在吳哥經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神秘與迷饒宗教聖地之一,身為國廟的巴戎寺經曆多次建築改變,造成叢林塔的形式。

穿行在眾多佛塔間,身處任何一個角落,都會發現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遊客的一舉一動,這座寺廟的管理還是很不錯的,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宜人。

還有導遊詳細解,周森和楊也站在人群中聽著導遊用幾種語言來解,還有專門為中國遊客用中文解。

周森從其他導遊那裏得知巴戎寺麵向東,大多數人在早上遊覽,觀賞日出,傍晚時分有巴戎寺同樣值得一遊,在相反的方向觀看日落也不錯,上午的巴戎寺顯得人潮湧動,下午可以領略到巴戎寺安靜的一麵。

“這裏還是很熱門的,來這裏參觀的遊客還真是多啊!”周森感慨。

楊點頭,“是的,這裏還是很出名的,所以我值得一看,我們可以拍攝一,讓攝影師取景。”

周森點頭,攝像師劉大壯也十分辛苦,扛著攝像機,拍攝巴戎寺他也總結出不少經驗,應避開中午時間,因為斑駁的巨石沒有層次,他選取了早上和傍晚兩個時間段,傍晚時分遊客稀少,光線柔和,比較適合拍照,日落時分遊客散去後人們才陸續離開,此時是抓拍遊僧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