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用壁畫來講述故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壁畫中的故事都是有寓意的,你看這幅壁畫就很有意思,綠色的怪獸是壞的,喜歡搶別饒老婆,白色的猴子是好的,具有神力,幫助國王救回皇後,有一次甚至施展神力將整個城市包起來,免於壞饒入侵,這樣的故事裏麵總有一個正麵角色,象征著正義,總有一個大反派,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正義和邪惡總是不斷鬥爭,最後正義戰勝了邪惡,好人戰勝了壞人,上演了完美的大結局。”
周森笑了,他抬頭看著壁畫,也覺得很有意思,周森覺得壁畫的繪畫的手法很靈活,人物形象鮮明,雖然隻是圖畫,沒有語言和文字,但是不經過丁老師的講解,周森似乎也能猜得出繪畫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畫得很生動形象,周森也覺得很有趣。
參觀完玉佛寺之後,丁老師帶著周森去拜泰國的四麵佛像。
泰國曼穀的四麵佛壇是泰國香火最鼎盛的宗教據點之一,在曼穀市中心愛侶灣的兩路交界,鄰近君悅酒店和崇光百貨。
泰國也受到了印度宗教的影響,也是信佛教,四麵佛壇在泰國很出名,也是必去旅遊的一個景點,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經濟、宗教、曆史、文化、人文都是要了解的,周森也帶著拍攝團隊去記錄了這一刻。
佛像金碧輝煌,用金黃色為主色調,佛像高4米,工藝精細的花崗岩神龕內,正襟危坐,全身金碧輝煌,東南西北四麵都同一麵孔,同一姿態,分別代表慈、悲、喜、舍,周森能看出這些佛像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有很多人相信,來拜佛燒香許願都很靈驗,因此很多遊客都會來此許願。
丁老師告訴周森,人們來拜佛有信仰,其實還是來源於泰國的傳,傳這位四麵神,又稱四麵佛,意為梵王,梵王是印度婆羅門教主神,梵王對於人們的要求,有求必應,有四尊佛麵,分別代表健康、事業、愛情與財運,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因此聲名遠播,香火最盛。
人們拜四麵神時通常用鮮花、香燭和木象,或者將麻雀放生,富有者則雇幾名穿著泰國古代民族服裝的少女在佛像前隨著音樂邊歌邊跳傳統的祭神舞,意在祭神、謝神或還願,以謝神恩。
在泰國及東南亞,“四麵佛”被認為是仁慈無比的神隻,所以在拜四麵佛的前、當、後都必須吃素,以表示對動物的仁愛。
都“入鄉隨俗”,雖然周森並不相信泰國佛教,但是也尊重當地的習俗,他許了平安願,看著那些絡繹不絕來敬香的遊客,也很是感慨,這個地方很出名,有人信,就會帶動一大群人信,然後口口相傳,就傳播出去了,得很靈驗,神乎其神,就更加有人相信了。
受了唯物主義教育的周森,不是唯心主義者,他還是相信大自然的規則,相信科學,相信命運要靠自己把握,如果到了要祈求上來保佑,那是萬不得已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