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哈薩克斯坦民族樂器博物館(1 / 2)

周森走了進去,抬頭欣賞。

這裏和俄羅斯的教堂真的很相似,外觀設計得很精致,都用鮮亮的顏色,用橘色為主色調,歐式的圓形拱門,三角型的房頂,像積木一樣搭上去,最上麵是長長的尖頂,高高的聳立,看上去富麗堂皇。

走進來更加熟悉,裏麵的布局真的和俄羅斯的很多教堂相似,也是大型的水晶吊燈,多幅油畫掛在牆壁上,以金色為主色調,看上去十分華麗,地板由大理石,也有紅木地板,或者鋪上紅色地毯,彰顯尊貴。

教堂前的廣場總是擠滿許多鴿子,遊客們可以蹲下身子,喂鴿子,看著鴿子走來走去,很悠閑可愛的樣子,遊客們都開心的笑了。

許昌銘老師又帶著大家去哈薩克斯坦民族樂器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國家樂器博物館坐落於阿拉木圖市,潘菲洛夫公園東側的一座古色古香建築中,還是以橘色為主色調,上麵的房頂用綠色搭配,長長的尖頂格外引人注目。

許昌銘老師向周森介紹:“哈薩克斯坦民族樂器博物館是1908年修建保留至今,曾經是眾議院軍官的俱樂部,始建於1908年,198年的時候被列在哈薩克斯坦國家重要遺址名單裏,之後成為收藏和展覽哈薩克斯坦民族樂器的博物館。”

周森跟著許昌銘走了進去,看什麼都覺得新鮮。

“這個民族樂器博物館還真不錯嘛!”

“是啊!”許昌銘,“許多遊客來參觀,這裏是必去的景點,哈薩克斯坦國家樂器博物館被譽為世界上著名的樂器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來自於哈薩克斯坦各個地區的各種民族樂器,還有很多樂器來自於世界各地。”

“博物館內收藏有阿拜、江布爾等著名詩人和音樂家使用過的樂器共5種。”

周森一邊走,一邊看。

“樂器的種類還挺多的嘛!”

“是的,館內的樂器包括有彈奏樂器、拉奏樂器、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館內數目眾多的莫過於冬不拉,哈薩克斯坦人特別喜歡冬不拉,收藏約有1種,讓人目不暇接。”

“許老師,我發現蒙古人和俄羅斯人也喜歡冬不拉,我采訪的時候經常看他們彈奏這種樂器,你能給我們講一講這種樂器嗎?”

許昌銘點頭,“冬不拉是北亞和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族的傳統彈撥樂器,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以及中國新疆、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的哈薩克族、鄂倫春族中尤其流行。”

“它的音箱是用鬆木或樺木製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細長,上麵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這種樂器和別的樂器不同,它都民族特色,冬不拉音量並不大,但音色優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

“運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夠形象地表現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鳥鳴、歡騰的羊群和駿馬疾行的蹄聲等,冬不拉一響很有辨識度,立馬就讓你想起草原上飛奔的駿馬和成群的牛羊,遼闊的草原一望無際,人們歡歌載舞。”

“這種樂器是哈薩克族的先輩們傳下來的,經過歲月的沉澱,一代又一代人傳下來,冬不拉彈唱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藝術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於自彈自唱,也可用於獨奏或樂器合奏,表現力非常豐富,而且它輕便,易於攜帶,不像鋼琴那麼沉重,搬不動,適合於草原上遷徙不定的遊牧民族生活,故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