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艦長範?裏爾擔心的並不隻是自己的戰艦,而是整個戰局,一旦他們這支主力艦隊被打敗,那便意味著整個艦隊也就落敗了。
損失不下十艘大噸位的主力艦,加上十餘艘快艇,等於支援艦隊元氣大傷,根本不可能與鄭一官的艦隊再戰一次。
指望普特曼斯率領殘餘的戰艦,在大員、廈門、瓊州這三地合圍起來的三角水域打遊擊,就跟之前貝克上校幹的事情一樣。
那是完全無法扭轉戰局的,遊擊戰隻能起到輔助的作用,根本不能給大員守軍解圍,鄭一官也根本不怕這招。
公司還能派來更多的船麼?
理論上貌似不大可能了!
即便公司麾下有數千艘商船,每艘船都可以作為武裝商船或臨時戰艦來使用,也不會肆意進行如此揮霍的。
為了跟鄭一官死磕,進而損失上百艘戰艦,即使最後己方真的打贏了,巨額損失由誰來買單?
讓鄭一官來承擔,要是這個前海盜頭子躲在內陸怎麼辦?
還想讓公司派大軍進攻明帝國的腹地來討債?
且不說公司沒這麼多的兵力,誰願意幹這種極度危險的差事?
“命令主力艦隊掉頭,利用順風拉開與敵艦的距離!”
普特曼斯內心是非常焦慮和急切的,他是特備渴望能擊敗這個老對手的。
但是老對手此番裝備一款特殊武器,讓他和每位突擊小隊裏的艦長都苦不堪言。
要不是“勇敢”號命大、運氣好、跑得快,此時突擊小隊的六艘主力艦都得被鄭一官給擊沉。
加上快艇部隊損失慘重,有多達十三艘快艇被擊沉、重創、焚毀,甚至被敵軍直接奪取,等於主力艦隊已經損失了一多半的戰鬥力。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艦長,包括範?裏爾在內,都對接下來的戰鬥表示憂慮,並且流露出撤退的意願。
作戰計劃是公司製定的,但大部分參戰的戰艦可是武裝商船,是屬於船主所有的,作為參戰的代價,每名船主都可以得到與鄭一官簽訂新合約的貿易分成。
但從眼下的戰況來看,這也不像是能簽訂新合約的樣子啊?
敵軍損失雖然很大,被打掉的戰艦遠多於己方。
可鄭一官的艦隊規模本身就比己方大得多,而且誰都知道鄭一官財大氣粗,根本不在乎這些損失。
有的船主麾下就一兩艘武裝商船,然後此番海戰就被擊沉了一艘,這還咋和鄭一官相提並論?
位於艦隊後方的歸國大船的艦長們看到前方的慘劇,還不清楚敵軍到底是如何打贏的,都以為是縱火船的功勞,所以都對這種小玩意敬而遠之。
但逆風的劣勢在此時就體現的很明顯了,從對麵駛來的縱火船實在太多,麵對近乎於萬箭齊發的狀況,他們根本就是防不勝防。
盡管可以憑借艦上裝備的數十門火炮猛烈開火,擊沉抵近的縱火船,可是這就等於無暇顧及敵軍隨後衝上來的載人戰艦。
雙方重新開始短兵相接,這是荷蘭戰艦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就算海盜在近戰時打不贏,惱羞成怒,直接點著自己的戰艦,然後在順風的作用下,就能把己方戰艦給殃及了。
這就等於打完了無人縱火船,再打有人的縱火船。
對麵全是縱火船,這種無恥至極的戰術,請問哪支艦隊能吃得消???
海盜艦隊憑借船多的優勢,完全可以這麼玩,可公司艦隊就絕對承受不起了。
幾艘小船就能跟一艘巨艦玉石俱焚,對鄭一官來說,豈不是太劃算了?
範?裏爾預計很快就會有一些戰艦的下場跟“勇敢”號一模一樣了,甚至更為悲慘。
普特曼斯不想放棄進攻,更不想主動認輸,此時還能取勝就要倚仗已經殺到對方身後的兩支分艦隊了。
從飛在空中的海鷗的角度俯瞰戰場,鄭軍其實已經被荷軍給前後包夾了。
隻不過這種包夾隻是形式上的而已,隨著荷軍主力艦隊開始主動後撤,根本就夾不住了。
鄭芝鳳的艦隊追打普特曼斯的艦隊,貝克與馬倫所率領的艦隊再追打鄭芝鳳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