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昏君崇禎(2 / 2)

不但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而且欺軟怕硬,恃強淩弱,在崇禎臨死之前都是如此。

在去年阻擊清軍入塞的作戰中,崇禎對“頗為知兵”的太監高起潛極為信任,任命盧象升督師,卻將兵權交給宦官,而高起潛消極避戰的心態早已昭然若揭,迫使盧象升不得不率五千雄軍與三萬建州鐵騎血戰到底,直至戰死沙場,使得明廷又折一員猛將。

更早的時間段,另一員能征善戰的將領曹文詔對農民軍屢戰屢勝,卻未獲得相應的嘉獎。僅僅因為對清軍作戰不利,就被定罪充軍到邊境地帶的衛所,此舉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從戴罪立功到最終戰歿,曹文詔所率兵力居然比盧象升還少,僅有三千人。

而袁崇煥在上任之初所宣稱的“五年平遼”計劃,居然能讓皇帝陛下大喜過望。殊不知沒有神宗時期的國力和軍力,卻想快速達到神宗晚期的戰略目標,這是何等的兒戲之言?對於完全背離了勢態事實的空頭支票,依然可以得到崇禎的力挺和支持。

能做到如簇步,隻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崇禎的智商低於常人,置當下雙方軍力於不顧。要麼是袁崇煥實在是太能忽悠了,是典型的二愣子誆騙大傻子。對於皇帝本人,到底,就是隻喜歡聽愛聽的奏報,哪怕其他大臣都認為此計不可能成功,卻依然能夠讓崇禎一廂情願地相信,是十足的自欺欺人。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更換了差不多五十位內閣大學士,十四位兵部尚書,罪殺或自殺的督師和總督超過十位數,巡撫掛掉的數量與前者不相上下。

隻要戰事不利,皇帝對“昏庸無能”的大臣便毫不手軟,輕則怒斥、下獄,重則砍頭、淩遲,殘忍程度不遜於曆史上任何一位暴君。

最可憐的就是兵部尚書陳心甲,受皇帝之命與清軍議和,事情被揭發之後,卻成了上級的替罪羊,背負罵名不,不久便被斬於剩

難怪有人,崇禎的頭號敵人既不是清軍,也不是亂民,而是兵部尚書,二者是徹頭徹尾的相愛相殺……

魏忠賢對官員做過的事情,崇禎基本上都做過了。更讓人咋舌的是,九千歲沒幹過的,萬歲爺也幹過了!

昏君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行為特征——任用奸相!

這是任何人都無可辯駁的事實,因為崇禎任命的首輔大多都是自私自利、排除異己之輩。

朱由檢在位十七年,溫體仁任首輔(宰相)八年之久,然而崇禎做夢都想不到,被他極為器重的內閣首輔,實際上卻是一個為人圓滑、老謀深算、搬弄是非、誤國誤民的大奸臣。

當初為了搞掉比自己入閣呼聲更高的錢謙益,直接在文華殿揭發其結黨營私、收受賄賂。麵對同僚指責他所作所為與錢謙益無異,溫體仁又控訴對方是挾私報複,騙得崇禎信以為真。

錢謙益沒機會進入內閣,周延儒飽受溫體仁的排擠,並不是這兩人忠君愛國,不懂官場之道。而是溫體仁比他倆更奸詐、更狡猾、更懂得如何討取皇帝的歡心。

就是這麼一個對大明社稷毫無建議的首輔,卻長期得到崇禎的寵信,比胡亥用趙高,楊光依賴宇文化及又好到哪去呢?

胡亥、楊廣都被定義為十足的亡國之君,那麼同樣重用奸相的崇禎,是個什麼玩意?

要是像隻知道吃肉糜的晉惠帝那樣的傻子也就算了,公認勤勉的皇帝總不能也是個白癡智障兒吧?

隻有智障兒才會接連任命溫體仁、周延儒、陳演之流,別忘了中間還插著當下首輔薛國觀,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徹頭徹尾的奸臣。

在崇禎主政時期,諸如大學士韓爌這樣克己奉公的首輔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類似溫體仁的貨色。

這麼看起來,大明最後一個皇帝不但是個傻子,還是個瞎子,連最基本的識人之能都不具備。

以崇禎的智商,根本就分不清楚誰是奸佞,誰是忠良!

這種蠢貨越是勤奮,對國家和百姓的危害就越大。

勤奮到把自己玩駕崩,這也算是千年來的第一人了!

知道“大蟲子”駕鶴仙遊的消息之後,千萬百姓定然會喜大普奔。

所以……

“甩鍋爹,為了大明,您就在床上多躺會兒吧!”

幺雞隻是心裏這麼想,沒敢當著漂亮母後的麵出來,不然非得發生驚動地的事情不可。

但作為史上最能甩鍋皇帝的長子,自己是不是要幹點什麼呢?

免得幾年之後連粥都沒得喝,那隻能去喝西北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