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今年大事(2 / 2)

祖大壽這廝,雖最後投降了清軍,但在此之前,還是忠於明廷的,若不是錦州城內糧食告罄,都到了吃饒地步,也不至於多次死戰突圍,遭到徹底失敗,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才不得不投誠。比起兩麵三刀的劉澤清、劉良佐,隻會打農民軍,見到清軍就直接投降的貨色,祖大壽的節操無疑要高得多。

兩害相權取其輕,正在用人之際,不能把居心叵測的東西都砍了腦袋,總得有人在陣前抵禦清軍的猛攻。更何況吳、祖兩家在關外勢大,不能輕動,還須借用他們來充當皇家看門狗。即便從各路總兵開始砍起,暫時也輪不到祖大壽。隻要清軍一攻不破山海關,他們就隻能繞道蒙古再南下入塞。

至於吳三桂,哼哼……

隻要自己手裏握著陳圓圓這張王牌,就有把握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家夥不投誠。大明雖然終疾難返,各地告急,可還遠沒到即將破產黃攤的地步,他有心當漢奸也要掂量掂量才校如果在清軍那裏得不到足夠多的好處,以吳三桂的智商,多半還會繼續在大明做他的將軍。

吳三桂跟他舅舅祖大壽一樣,但凡看到一點回旋的空間,就不會自尋死路,這種人即使不能對明廷一心一意,為了自己的名聲也會繼續選擇觀望。讓他們賣命的條件也很簡單,那就是銀子,朝廷下撥的軍餉能按時發放,一切都好。推遲個把月發也沒關係,但隻要能給就行了。銀子到位,他們就能籠絡遼地的人心,指揮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軍。

想起北邊的事情,幺雞就一定上書自己的甩鍋親爹,要將薊遼督師洪承疇調回來,這位大爺頗具才幹,投降清軍著實可惜了,讓他去南邊打張獻忠,應該不會兵敗入夥……

現在在湖廣北部的穀城詐降的張獻忠才是朝廷的頭號敵人,因為再有不到兩個月,他就要率部重新作亂了,徹底剿滅霍亂已久的張逆匪幫是明廷的頭等大事,當務之急。

由於清軍入塞,明軍主力都囤積於北直隸一帶,能夠及時抽調部隊南下作戰是關鍵所在。按照張逆叛軍的規模,最起碼要給洪承疇五六萬人馬,加上附近的明軍,才有希望將其重創,乃至殲滅。明軍進僥兵力太少,最後的結果就是放虎歸山,讓張獻忠帶著他的萬人匪幫劫掠各地,貽害半個大明。

熊文燦那個史無前例的大白癡還在做著他那加官進爵的春秋大夢,殊不知張獻忠暫時的蟄伏就是在為重新起事做準備,按照時間來推算的話,這時候他應該已經暗中接濟過兵敗潛逃的李自成了。

自打一開始,熊文燦的招撫計劃就不可行,因為張獻忠的智商比這位朝廷大員高不止一個檔次。張獻忠投誠的條件是部隊不繳械、不解散、集中駐紮,朝廷還要足額撥發軍餉。

這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就是等老子的手下吃飽喝足,繼續打你!所謂“真心歸順”的口號就是用來糊弄熊文燦這種心智不健全的老孩,換成孫傳庭或者洪承疇,都不會上這個當。

兩大禍害比較起來,張逆是好抓不好打,李逆是好打不好抓,各有優缺點,但毫無疑問,目前張逆團夥對明廷的威脅最大,必須盡快予以根除,否則後患無窮。

如果能順勢讓左良玉的部隊與張獻忠的團夥打個兩敗俱傷就再好不過了,左大將軍的人品劉澤清之輩好不到哪去,早晚也是個禍害,有機會就要將其除掉,還不能做地太明顯。

俗話:北有賀人龍,南有左良玉。這兩個都是極品,賀人龍被孫傳庭給斬了,土匪將軍左良玉最後的下場是暴斃,不知道是仇家下手,還是自己兒子左夢庚想要篡位。

幺雞在今年最大的心願就是等到八月十五,將張逆做成月餅,有誰下得去嘴,就派太監免費送貨上門!

若是讓自己母後聽到如此富有哲理的建議,非得立馬幹嘔好幾次不可……

還有一條足以壓垮駱駝的消息就是由於東事愈重,國庫空虛,朝廷計劃征收遼餉、剿餉、練餉總計一千餘萬兩。

對於江南地區的農民來,沒有災作梗,尚且可以支撐新增稅費。但北方各地不是減產就是絕收,好不容易攢下的一點糧食還被清軍搶走了,無以交稅,走投無路之下,就隻能加入流民之列,或者幹脆扯旗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