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寧的話,既給了他信心,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劉海洋模仿母親和麵時的做法,舀碗清水放在一邊,把沾滿麵筋的手往裏麵沾一沾,再在盆裏的麵上反複摁揉……令他激動不已的是,麵和好了,手也幹淨了。第一次和麵竟然成功了!
“開始包!”隨著班長一聲令下,十幾個新兵齊呼啦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包起新年餃子來。
沒有案板,新兵們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擀麵杖不夠,他們用起了喝水的被子。
馬振從小嬌生慣養,隨口嘟囔了一句:“這都什麼年代了,海費這麼大勁幹什麼,直接買速凍水餃不是更省事嘛!”
肖正聽到了馬真的話,樂嗬嗬的說:“要是買速凍的就沒有過年的氣憤了,來給你一個被子一起來擀皮。”
到這時馬振才發現,他們班的新戰友其實都是“藏而不露”,認真考究起來,就他一人過去沒有包水餃的經曆。這當兒,大夥兒有的揉麵,有的擀皮兒,有的包著各種花樣的餃子,真真都是行家。
肖正在後來的班務會上點評這件事的時候說,開始沒人挺身而出,並不是因為不會,而是因為不敢,是畏首畏尾的膽怯心理障礙作祟,使大夥喪失了表現的勇氣和機會。反而讓劉海洋這個“真不會”的“傻大膽”無意中露了一手。
經曆是一筆寶貴財富。新兵連包餃子的事兒讓肖正刻骨銘心,也成了他此後的行事模板。特別是楊文寧那句“不會不可笑,不敢才可悲”的話,牢牢鎖定在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銘。
比如,後來從新兵連分配到中隊的那天,指導員問:“誰會出黑板報?”“報告,我會!”肖正第一個搶先回答。自此,隊裏牆上那3塊大黑板,就成了他的業餘宣傳陣地。雖然要犧牲午休,犧牲星期天、假節日,但“文化人”的名聲很快傳開。再比如,當兵第二年,支隊政治部舉辦新聞報道培訓班,教導員接到通知後在全隊範圍內詢問:“誰願意去參加?”“我願意!”又是肖正第一個舉手。於是,他就成了支隊新聞報道培訓班的一名學員。一周的學習結束,支隊宣傳科領導號召,回去後都要向報社寫稿投稿。不幾天,肖正成為這期新聞報道培訓班40多名學員第一個在《人民公安報》登載新聞稿件的人。
當然這都是後話,我們以後會具體寫到。
年三十的晚上,當所有人吃完了餃子,新訓團領導沒有組織大夥看春晚,而是讓每個人領走自己的手機,給家裏打個電話,時間一個小時。剛開始班裏還是歡聲笑語,不知道是誰帶頭哭了起來,弄得其他人也控製不住情緒,一時之間班裏和沉痛悼念某人似的,楊文寧一看把控不住局麵,提前收了所有人手機。
還是正常的九點半熄燈,肖正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窗外傳來的鞭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