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過年包水餃(1 / 2)

大年二十八,新兵團要開始籌劃過年包餃子。過年吃餃子,是習俗,也是所有新兵最期盼的。

肖正他們班都是地方大學生,平時在家父母除了讓他們學習外,幾乎什麼活都不讓他們幹。以往在家過年,每次都是母親把餃子包好煮熟,盛在碗裏。雖然長到十八九歲,但他們隻有吃餃子的經曆,沒有任何包餃子的經驗。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在新兵連過年,一個連百十號人,僅靠炊事班那幾個人包水餃,肯定是包不過來的。於是,炊事班就把餃子麵、餃子餡發給各個新兵班——想吃餃子自己包,當然盛麵和餡的工具就是他們配發的臉盤。

肖正帶著祝越幾人把麵和餡領了回來。楊文寧問:“誰會和麵?”

全班十幾個新兵,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都麵麵相覷,沒一人應聲。

這樣沉悶了好一陣子,楊文寧急了:“如果沒有人會和麵,我們班就要喝麵疙瘩湯了。”

因為去年楊文寧帶新兵時就已經有了先例,他們班就是因為找不出會和麵的人和擀皮的人,餃子沒包成,隻好把麵和餡倒在鍋裏,煮了一鍋疙瘩湯。“新兵蛋子”們吃飯的時候在那裏邊喝邊流淚,因為吃不上餃子都想家。

過年喝疙瘩湯,太恐怖了。劉海洋一急站出來說:“報告班長,我來和麵吧。”

“你過去和過麵?”楊文寧露出喜悅的目光。

劉海洋沒敢正視班長,隻是低頭弱弱地“嗯”了一聲。因為他真沒有什麼底氣。過去隻見母親和過麵,最多幫她往麵裏加過水。這次硬著頭皮站出來,雖是不謙虛,但是挺心虛。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人真是激情動物,一旦騎上虎背,逼上絕境,包袱也就放下了。劉海洋挽了挽袖子,一手往盆裏加麵,一手往盆裏加水。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搞得手忙腳亂,滿頭大汗……

此時才真正體會到看人挑擔不費力,事非經過不知難的滋味。當年看母親和麵,都是麵和好了,手上很幹淨。劉海洋這次粘滿麵筋的手,卻怎麼也脫不出來。用比較文雅的話說,像陷入了泥窩似的。

見此情景,楊文寧笑笑說:“看來,你過去肯定沒有和過麵。”

“是……是的。”劉海洋隻得紅著臉如實坦白。引來其他人一陣哄笑。

“大家別笑”,楊文寧揮了揮手道,“大家說說,海洋的做法雖然可笑,但是關鍵時候能夠站出來還是值得可敬的。”

新兵都比較老實,沒人敢妄加評說。

楊文寧環顧了大家一眼,很認真地說:“我覺得是可敬的。不會不可笑,不敢才可悲呐!人辦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一回生兩回熟。用文藝的的話說,摸著石頭過河。這裏的關鍵是你得敢幹,你不敢幹,無論什麼事情,永遠都不會幹!在這點上,海洋比你們都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