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言而已。”這人笑了笑,道:“你們既說到這題詞,我這裏剛好有一段這題詞的故事,不知道三位新科進士,可有興趣一聽。”
“說來說來。”蘇軾一聽說有故事聽,剛剛的鬱悶,馬上就煙消雲散,轉而就滿心期待。
蘇轍與曾鞏被這題詞打動,聽說這一句故事,也都齊齊點頭,目光中流露期待。
這人見狀,便也不多言其他,開始將故事慢慢說了出來。
“這故事要從五十年前開始說起。五十麵前,詠州一戶鄉下人家,生了一個奇怪的兒子。這兒子生來不哭不鬧,開口就能說話,鄉人都覺得是個神仙降生,將來必有無量前途。也是這個原因,所以這孩子一直務農的父母,便帶著孩子,孟母三遷,去到了詠州城裏,在一家姓金的富商家裏做工,想一邊方便兒子讀書,一邊能多掙些錢,為以後進京趕考湊銀兩。”
“這孩子一直聰慧無比,而且口舌過人,每每就能說一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話,並且預知天下許多事情。當然最厲害的還是,他能隨口吟出很多大家沒見過的絕妙詩詞,盡管他說那些詩詞並不是他自己作的,但這還是讓他在詠州城裏頗受歡迎,甚至於後來金家十五年沒出過閨閣的千金小姐,都對他很是青睞,請他做老師。他就是這題詞的主人,三十年前的狀元李青河。”
“金家小姐天生麗質,傾國傾城,又毫無一絲一毫小姐脾氣,溫婉可人,心思也是玲瓏透徹,兩人一見如故,沒多久就已經互相暗生情愫。但好景不長,一日李青河隨父母回鄉探親,遭遇強盜,李青河父母為護李青河,被強盜殺害。在強盜要去殺李青河的時候,一位劍仙飄然而至,他殺了強盜救了李青河。然後把李青河送回了金府,臨走之時,將他的仙劍和劍譜送與了李青河,並留給了李青河‘煉情如煉藥,修道是修緣’這兩句詩。”
“李青河開始並不知這兩句詩是何意思,他也沒去多想。回到金府,回想自己的一切,想到金榜題名是父母生前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於是便發奮讀書,誓要考中狀元。”
“金府小姐,善解人意,知道李青河如此噩耗,便也收斂了玩性,與李青河同讀詩書,共攻科舉。就這樣,朝夕相伴了五年。五年後,李青河進京趕考,金府老爺為讓李青河能放心科舉,便許諾如果李青河能考中狀元,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之後,李青河便上京趕考。”
“科舉之前,一切順利,但是科舉之時,李青河卻因為考卷過優,意外卷入了移花接木的考場作弊案中,聖上震怒,要下令將李青河在內的一眾舉子,全都處死,以慰天下士子之心。”
“金家小姐聽聞此事,日夜心急如焚,最後不遠千裏,親上京師,到丞相府前冒雨跪拜三天三夜,打動丞相,將李青河舊日詩文交於丞相,這才讓李青河有了轉機。”
“後來詩文傳到聖上那裏,聖上讀詩見人,知李青河才氣卓絕,並非作弊之人。於是親自提審李青河,親自出題,來測試李青河是否有真才實學。”
“一日九題,所答俱得聖上滿意,於是聖上當即下旨,恢複李青河狀元名分。”
“這一天李青河在狀元樓中滿懷歡喜,準備將自己恢複狀元身份的事情,找人快馬加鞭,送往詠州,然而他還沒去找人去詠州,便有人已經將詠州的來信交給了他。”
“信是金府小姐寫的。”
“是最後一封信。”
“金府小姐從丞相府出來就一病不起,回到詠州第三天就去世了。”
“信是她在臨死前的一個晚上寫的。”
“送信的人說,金府小姐已經下葬了。他來京師快馬加鞭,也用了七天。”
“李青河打開信,信裏沒說什麼,就隻是一首詞。”
“這首詞詞牌名為永遇樂,金府小姐希望李青河以後可以永遠遇到喜樂,再無悲愁。”
“詞就是牆上這首詞。李青河看完信之後,吐血昏迷,一病不起。”
“十五天後,他從昏迷中醒來,然後就在寫下了這麵牆上的題詞。詞寫完之後,李青河便再無音訊。”
……
這人故事說的感人,蘇軾蘇轍曾鞏三人,不知覺就深陷其中。
待從故事中醒來,要去向這人詢問這故事主人李青河,後來可有消息。
卻發現先前那人,已經不見人影。欲去尋找,卻看到桌子上,那人的位置,用酒寫著兩行字——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0766/502048779.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