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紀效新書(1 / 2)

經過幾天的行軍,孔有德漸漸的對這個陌生的世界稍微熟悉了一些,這個時代的普通民眾,對軍隊是相當畏懼的,路上的行人,見到軍隊趕忙離得遠遠的,路過村子旁邊的時候,幾乎是家家大門緊閉,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主要還是因為明末軍紀普遍很差。究其原因,還得從朱元璋說起,朱元璋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軍隊問題,建立了衛所製度,甚至還自豪的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事實上衛所製度在明朝前期,確實為朝廷解決的軍餉這個問題,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衛所製度漸漸崩壞,衛所兵的戰鬥力越來越低。

到了明朝後期,募兵就承擔了主要的作戰任務,而由於衛所兵經濟條件一般很差,造成了衛所兵的社會地位很低,受人歧視,募兵的時候一般正常人家很少會參軍,所以募兵一部分來源就是那些遊手好閑的無業遊民,軍紀自然不會太好,所以普通民眾對於軍隊的畏懼就很正常了。

十一月十六日中午,孔有德率軍抵達了陵縣縣城,不過這次並沒有安營紮寨,孔有德下令全軍就地修整,埋鍋造飯,然後就帶著二十名親兵進城去找陵縣知縣要糧食去了。

如同商河縣一樣,陵縣的縣官們也都在找各種理由不給足軍糧,而且找的理由自己還無法反駁,自己就算是去山東巡撫衙門和布政使衙門告狀都沒用,不過好在他們還算厚道,沒有像商河知縣和縣丞那麼貪婪,這次給了三百石,差不多夠這三千大軍六天的軍糧了。

拿到糧食後,孔有德並沒有繼續停留,直接開拔繼續北上了,過了陵縣就進入被直隸地界了,下一站就是吳橋縣了,吳橋縣隸屬於河間府,有名的雜技之鄉。

孔有德對莫名的曆史了解有限,他隻知道孔有德叛亂的時間是在北上增援大淩河的途中,具體在哪個位置他並沒有仔細了解過,如果知道原本曆史上孔有德叛亂的地點就在吳橋縣,那麼他絕對不會去吳橋縣,而是繞道東邊的寧津縣或者吳橋西邊的景縣。

原本曆史上是孔有德抵達吳橋時,部隊給養不足,有一士兵強取山東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雞,該丁被“穿箭遊營”,士兵感覺很受羞辱,憤怒之下擊殺該家仆,事後王象春之子不肯罷休,要求查明真相,恰巧李九成把孫元化給的市馬錢花盡,於是和兒子李應元聯合起來鼓動士兵搶劫嘩變,孔有德彈壓不住,遂發生生變,稱之為吳橋兵變。

孔有德也知道這次叛亂是因為士兵搶劫豪門一隻雞最後引發的,所以他從離開商河縣之後就下令嚴禁擅自離隊,嚴禁部隊騷擾民眾,怕的就是引發類似的事情,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挺不錯的,雖然士氣不算很高,但是隻要能順利抵達遼東戰場,打一場漂亮的勝仗,自己的官位往上升一升,這以後就會安全很多。

畢竟經曆過一次死亡,那真實而且痛苦的記憶他一輩子都無法忘掉,所以他對死亡很恐懼,而這個亂世能夠不用麵對死亡威脅的人都是高層人物,所以他非常想爬到高處,最好是能爬到這個時代最高的位置---皇帝,當然他也隻是想一想,目前對他來說難度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