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拔營啟程(1 / 2)

安營紮寨這些孔有德目前並不是很懂,因為原本的記憶中並沒有,不過這並沒有大的影響,自己隻要安排下去,下級軍官自然之道怎麼做,自己隻需要下達命令即可。

明朝的軍隊吃飯一般都是以小旗為單位,十人編為一個小旗,每一個小旗都有一口行軍鍋,這個必須行軍攜帶的,不然無法燒飯。

到了飯點,這一個小旗的士兵就用這一口鍋煮飯,先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用鐵鏟挖個坑灶,支起鐵鍋,點上火即可做飯,飯做好後這一個小旗的人就聚在一起吃飯。所以古代交戰雙方,可以根據敵人挖的坑灶來判斷地方軍隊數量,當然這一方法並不是一直都很靈驗,例如魏國和齊國的馬陵之戰,孫臏利用龐涓輕敵大意的心理,在撤退途中逐步減少炕灶的數量,龐涓據此認為齊軍數量越來越少,必定是齊軍大敗後鬥誌渙散,士卒都在逃亡,軍隊都潰散,於是便盲目追擊,最後中伏兵敗身亡。

手下將領離開不久,軍營中便紛紛開始埋鍋,砍樵,生活,造飯,整個營地都升起了嫋嫋炊煙,這時候的營地不再像自己剛出營帳的時候看到的那樣懶懶散散,士兵們臉上也都有了笑容,畢竟吃飯對於這些士兵來說是最好的享受。

孔有德看著這一幕幕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自己也感覺有些餓了,不過作為主將,是不用和士兵一樣吃大鍋飯的。有親兵單獨為他用小鍋小灶做了飯菜,基本上百總以上官職都有自己的專屬小灶,雖然感覺並不如後世飯菜吃的可口,但飯菜質量自然比普通小兵高上許多,孔有德吃起這新生之後的第一頓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士兵們陸陸續續也都吃完了,便開始準備拔營啟程了。首先便是把幾十個坑埋上,這些坑都是紮營的時候挖出來,當做臨時廁所的,裏麵裝滿了人畜的排泄物,如若不填埋起來,啟程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就會麻煩,然後便是收起搭建的營帳,隨軍攜帶,到了下個紮營地點再搭建起來,忙活完這些之後午時已經過了大半,待到所有事情都準備完畢,孔有德便下令啟程,由傳令兵把命令傳達各處,整個軍隊便開始啟程了。

由於現在行軍是在過境之內,幾乎不會遭遇敵人,所以孔有德這支軍隊就不需要采取防禦陣型行軍,直接就簡單的一條長長的隊列行進,看起來就像像一條土黃色的巨龍,蜿蜒曲折地在荒涼的原野上蠕動。三千人馬行進的步伐,在原野上揚起了陣陣煙霧,看起來蔚為壯觀。

“應元啊,你跟隨我有多久?”孔有德和騎兵千總李應元並排走在最前列,孔有德對李應元說道。

“回稟將軍,末將天啟二年隨家父離開蓋州,投奔毛帥,那時候我才十歲,還小,我記得是天啟四年入得您麾下,算起來也已經有七年了,可惜毛帥已經不在了,要是毛帥還在,我等何必在這山東受到如此屈辱啊”李應元說著有些傷感,也有些憤怒。

李應元所說的毛帥就是前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毛文龍原本在寧遠伯李成梁麾下效命,天啟元年受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二百士兵襲擊後金要塞鎮江,取得鎮江大捷,這一戰孔有德也有參與,後又在鴨綠江口的皮島建立基地,大量招撫安置遼東難民,天啟三年設東江鎮,管轄以皮島為中心的身彌島、廣鹿島、石城島、獐子島、鹿島等旅順口以東諸島嶼,毛文龍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坐鎮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