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真這個名字,卻是自己取的。
出自莊子的《漁父》,所謂“真者,精誠之至也。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當初取名時隻是隨便翻翻書,想找個很有文化氣息的名字,來體現世家子弟的風範。但或許潛意識中,也自然有著自己的傾向性。
董真,字誠之。
早就明白這個世間,物欲橫流,人心叵測,連對待愛情都需要經營和謀算,所以縱然柯以軒的影子早就在心中淡去,多次的生死搏殺越顯得那樣的愛情淡薄如紙,不過是少女最初的萌動;縱然遇上的陸焉、何晏、曹氏兄弟、楊阿若甚至是眼前的劉備都風采卓異,但她也再沒有決定再在這個短暫停留的時空,惹上任何的感情糾葛。
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古代世族男子來說,愛情不過就象是冠上的美玉,錦衣上的彩條織紋,是美麗的飾品。而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對於女子來說,愛情是心中最為珍貴的信仰。至於友情,那是對這個世間最後的留戀。
可是明河、槿妍都先後背叛了自己,而辛苑也曾數次不顧舊情前來剌殺。
董真心中的信仰和留戀,不能在這個隻停留三年的地方被摧毀。
但是不代表著說,她心中就沒有對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這種美好,或許是愛情,或許是友誼,或許是從小到大對於安全感的渴望,但是到目前為止,隻隱秘地停留在這名字之中。
“一個真字……”
仿佛觸動了龐統心中最深之處,他端著耳杯,全不顧侍婢新斟入的酒漿亦搖搖待溢,一把推開偎在身邊侍候的美姬,喃喃道:“可是這山河大地本來虛幻,人的相遇也聚散無常,怎樣才能求到這一個真字……”
此時佛教已傳入中土,雖未至後世那樣繁盛,然士子們多有涉閱。龐統此言,雖然是在酒後,卻無異吐露出真實的困惑。
他與董真成長經曆也有共通之處,從小父母雙亡,雖然龐氏是個大族,他衣食無虞地長大,卻從來沒有強援,加上自己貌醜心高,受到過不少打擊,越發養成了狂狷的性子。最初也正因為此,未曾得到劉備的看重。若非諸葛亮等人一再苦勸劉備,又給他多準備了幾次機會來展現自己的才華,恐怕一直將碌碌無為。
就算如今成為劉備麾下第一謀士,亦以才華而被眾謀士心悅誠服地推為首領,但心中孤獨不安,卻從未曾有過平息之時。
他這半生,有人賞識,有人憎惡,有人排擠,有人相助,卻多是因為他的性情、才學使然,但哪裏會有一人,真真正正、毫無保留地付出同樣的赤膽丹心與他呢?
所以此時本就有了幾分酒意,再聽到董真之言,隻覺種種悵惘,俱都湧上心頭。
“但教人不負我,我便不負人。比如士元兄對我好,我便對士元兄好,誠心一片,真摯不變,雖萬死而不悔,雖千萬人而吾亦往矣。”
龐統自然聽得出她這話出於真心,心中感動,反而一時說不出話來。
董真飲了幾杯酒後,揮手斥退侍候她的幾名美姬,臉上越發顯出酡紅之色,燭光之下,嬌豔不可方物,連那些美姬也相形失色。隻是這嬌豔與女子常見的媚態不同,於嬌豔之中又帶有幾分清正之氣,如牡丹般雖具國色,然不失華貴端方,令人隻有欽賞之意,卻不敢有褻玩之心。
劉備生平所見美人亦不在少數,以甘、糜二位夫人為翹楚。二位夫人薨後,他意興缺缺,便是因閱國色,不樂俗脂。
董真相貌固然不如甘糜二夫人,然氣度風致,卻迥然出眾,更令他生出從未有過的一種心情來:非是往常對女子的憐愛賞玩,倒是更近於對英雄的欣賞和欽敬。
而聽到這兩句話時,更是心中一動,微笑道:“然若人負我,我又當如何?”
董真嫣然一笑,如花朵綻放:“人生在世,自當快意恩仇,若人負我,我當辱之、踐之、迫之,踩入爛泥之中,再踏上一隻腳,令之永不翻身。”
劉備一凜,卻聽龐統大聲讚道:“真愛真恨,真情真絕,好一個真字!”
董真含笑舉杯,敬向龐統。二人相視一笑,隻覺半生孤寂,似乎此時才相與慰藉,隻這一笑之中,便已有千萬句未曾訴說的真義。索性一字不說,一起舉杯,將酒漿涓滴不剩,盡數倒入口中!
劉備不禁神色微動,實在未曾見過,從前狂狷不羈、後來冷靜深沉的龐統,亦有如此率性之時。
如此盛宴,自然不會缺少歌舞。隻是三人說話之際,引吭作歌的美姬便停了歌聲,隻有些絲竹之樂隱約奏響,越覺柔靡清豔。
董真眯縫著眼,看向席間一個輕盈往來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