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伏誅(1 / 3)

酒泉之地,向來水質清冽,這才有泉水可當美酒飲用的美譽。身為酒泉郡的治所,祿福城正是建於泉眼之上,所以城中有井,水量充沛,可供居民飲用。而圍繞著最大的四口水井,也繁洐居住著茂密的人群。如果楊阿若當真到了山窮水盡之時,隻消傳令給城中內應,在井中投入毒物,即使不是飲之奪命的毒藥,甚至隻消叫人步吐下瀉,不但士卒戰鬥力大減,便是百姓也人心惶惶。加上奪門開城、焚燒糧草一係列的發動,黃昂很快便會焦頭爛額,不戰而潰。

曹植這時才陡然明白,為何楊阿若明明有突圍之能,卻一定要堅守那個小小丘陵,力戰不退。他分明是在等待最後時機的到來!

果然不愧是自己欽慕已久的遊俠首領!

雖然因了打著曹軍的旗號,又刻意要模仿乃兄的酷意,曹植一直強抑著內心的激動,沒有上前與楊阿若說話,但此時卻忍捺不住,問道:“若你一開始攻城之時,便令人往井中投毒,再將戰事拖上一日,黃賊必將減員,為何一直到我大軍來時,你都遲遲不肯發號施令?須知你遲上一刻,你等便多一分性命之危!”

奪城門焚糧草這些舉措,在黃昂麾下士氣正盛時是不行的,但若開始便往井中投毒,黃昂等人士氣大挫時,再內外夾擊,恐怕楊阿若根本不會落到被困丘上的境地。

而楊阿若等人被困此處,其實並沒有什麼地理上的優勢,又缺乏各類守城器械,若不是仗著遊俠驍勇,換作是普通士卒,那便不會是折損三成,而是全軍覆沒了。

楊阿若既然心思如此深沉,早在當初逃離酒泉時便布下這許多的內應伏兵,自然不會是想不到這一步。可是他為何不做?

楊阿若瞥了曹植一眼。

曹植率大軍前來,他卻從頭到尾都沒有上前來感謝,更不曾有絲毫攀談之意。甚至他的部下與曹軍也是涇渭分明,保持著隱約的距離和疏遠。

此時見曹植問話,他才微一躬身,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的這種行禮,不過是表示他身具的“都尉”之職,對品級更高的“將軍”的尊敬,僅是一種對待表麵職務的尊敬罷了——答道:

“城中水井,皆有地下河道相通,一旦下毒,數井皆不可幸免。到時中毒者不僅是叛賊士卒,還有普通百姓。阿若是酒泉人,非到萬不得已,豈忍家鄉父老受到荼毒?至於我等性命麼,嘿嘿,”

他環視自己身邊的遊俠兒,慨然道:“曹子建有詩雲,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眾遊俠兒聽到此處,不禁熱血上湧,舉劍高聲喝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他們所誦,正是曹植所寫的詩句。曹植從前寫這詩時,不過是年少時與遊俠同行後的感觸而已,雖然詩風豪放,語言精美,故此在江湖之中,尤其是遊俠兒中傳頌甚廣;他自己也曾在酒醉之後,興起之時,舞劍作歌,長吟過這首《白馬篇》,卻從未如現在這般,詩景相融、油然生出一種豪邁慷慨之情懷!

曹植不禁脫口讚道:“‘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阿若,阿若,爾等俠骨仁心,胸懷家國,叫多少所謂的貴人汗顏!若論品操高致,完全擔得起這區區一首《白馬篇》啊!”

他語氣真摯,雙目正視,且“阿若阿若”兩聲呼喚,一聽便知並非敷洐之語,而是出自真心。

楊阿若這次倒有些意外。

這年青將軍神秘出現,派頭極足,樣子冷傲,是個標標準準的貴介將軍的模樣。他本就懶得與權貴打交道,而且也看出對方肯出兵前來,並不是真的為解酒泉之民於倒懸,倒隻怕大部分是因了那個來曆莫測的董真。心中不禁更為反感,故此對於曹植等人也顯得冷淡。

他麾下遊俠兒們,雖然感謝曹軍來援,但見首領這樣態度,知道其中大有玄奧,便也不敢上前。

此時卻見這年青將軍一反常態,竟如此不吝溢美之詞,大為讚揚遊俠兒,不禁都湧起知遇之情來,心中道:“這將軍外表看來冷冷清清,沒想到卻是個性情中人,倒是不象那些貴人,坦率直接,卻跟俺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