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校園搞綠化,政策大改變(3 / 3)

“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正是七年之前我們長良山合作社模式麼?”韓文祥邊記筆邊大呼;他確實走在眾人前麵。七年之前因為謝昌宏的胡作非為才使得他們的規劃流產。

“對啊!我們那個時候走農民合作社,正是新聞上提的。”鄒林音附和。

“看來我們的救星來了,沒人敢違背中央精神吧!”韓文祥說。

“說不好,在峽江這塊土地上沒有不可能的事。”鄒林音說,她見識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給我十年光陰,一定在峽江幹出一翻成就。老百姓致富了,我回鄉也安心。”

鄒林音安慰他中國的事不是你一個人的事,盡力而為吧。我們換了太多地方,這個地方是我們呆得最久的地方。說明峽江老百姓希望我們留下,所以往後還要把白池村基地搞來,帶動更多留守農民加入合作社。正正實現模範化經營,我們不用這麼閑。

一周之後,陳水典說村民有意組織自己的經濟組織希望韓老師可以一如既往帶領大家走共同致富的道路。韓文祥知道有這麼一天,他擔心謝昌宏會出題刁難他們。畢竟農業局有權決定是否要農民經濟組織,幾年之前他說這種不倫不類,搞曆史逆流的組織有違憲法。

“先緩一緩吧,我們可以從設計入手,尋找合適的機會把這個合作社運作起來。”鄒林音說道,目前她手中有三張王牌,一是柑橘檢測證書,二是文祥有機蔬菜水果商標,三是一樹兩果技術,後續還要實現一樹多產,這個目標,缺乏的是政策支持,資金籌集以及產銷渠道。整個江州市又不是峽江獨家種柑子,上有忠縣、雲安,奉節,下有秭歸,宜昌,當陽。作為三峽庫區沒法照搬歐美模式走種產銷一體化道路。盡管產業鏈條拉升,農業從“一產”延伸到“二產”農民變了產業工人。分散的養殖方式,變為集中化、工廠化方式。客觀上講農業、產業鏈拉伸帶來農業增產增收整體收益快速增加。而事實上,依據中國國情,不適合搞大農場農業。 這種公司加農場加農戶模式弊端很大,帶來的收益大部分沒有分配到作為生產者的農民手中,產品質量沒有嚴格把關,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全行業遭殃。農業二產化,破壞環境,帶來新的汙染,遠遠大於城市和工業汙染。在全球產能過剩的環境下農產品出現價格忽漲忽跌,必然重挫農民種地積極性。

中國三農問題是緊密結合的,如果單純將農業從“三農”問題中剝出,孤立抓農業,也必定忽視農民利益和農村發展。三峽庫區是和生態環保戰略性項目,承擔著國家生態環境重任,峽江位於庫區腹地,山林經濟將會被重新喚醒。

“峽江是中國最佳柑橘種植地,十年之前我們申報了國際生態農業縣的項目。這個名額我們攥在手心一直沒有讓它發揮效力。”韓文祥跟原長良山合作社的柑農開會說起這些。“今後國家肯定會出台相應措施,最近將江州、四川成都納入城鄉發展統籌試驗區,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發展,我們峽江大有可為。”

“至少我們的後代不用像我們這樣辛苦地在地裏幹活。”陳水平說道,他的兒子考上了大學,希望兒子在外發展,不要回到這個偏僻的山村。

鄒林音則唱反調:“我不認為生活在農村低人一等。人各有誌,生活在城市裏各方麵條件確實好,但是開銷大,沒本事抓錢還養不活一家老小。城裏競爭激勵、噪音汙染、食品安全缺少保障,甚至開著轎車喝汙水。農村也有農村的優勢性,你像咱們白池村種地能人,每年柑子賣的錢財得上峽江城一家三代打工一年的收入。”

“鄒老師這話我愛聽!”陳水典湊熱鬧。“我有親戚老兩口,兒子兒媳都在廣東打工,四人一年才存六萬元,過年都舍不得回。我家一千棵柑子樹每年的收入大夥心中有數。”

“這麼說,我兒子上大學白上了?”陳水平懊惱地說。“現在大學生工作不好找,隻怕出來還不如種地。”

“話可不能這麼說,是金子在哪兒都發光。”韓文祥安慰他,白池這場群英會激活了柑橘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