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現在砍樹有補貼。種無土柚有保障,每畝還補錢。”陳無為說。
“錢,錢,錢。就記著上頭給你每畝86元的補貼!你一畝柑子樹每年收成六千多元,這個賬算不過來嗎?”鄒林音喝斥他,“他們給的空頭承諾,你們都相信嗎?”
“不信,當年你們來的時候還沒給大家補錢呢?”陳水平揭當年的老底。當年加入合作社,農民把土地入股,運作則是鄒林音。誰曉得她賺了大夥多少錢。
鄒林音徹底無語,她和韓文祥辛苦這麼多年居然趕不上現在每畝86元的補貼,確實那些品種價格比柑子高,農民有自己的選擇權。她鄒林音一不是地領導幹部,二不是當地農技站人員,三不是大企業大老板。作為外鄉人,他能說什麼呢?
韓文祥知道民意不可違,但還是說出心底話:“我懇求長良山的兄弟姐妹念及我和小鄒在白池村做了一點小事,不要把柑子樹砍光了。為自己留點後路,說不一定過兩年大夥還會記得我們的好。”差點要給他們跪下來。
陳水典堅決支持他的說法:“我家果園有上千棵柑子樹,我保證一棵樹都不會砍,他補十萬八萬我不稀奇種石榴,板栗,桃子。韓老師請放心,今後你來我村,我們仍然當你是親人。忘恩負義不是我陳水典做派。”
“好,陳無漾你的老果園不要毀了,那兒有我要的東西。行不?”
“好吧!當年我真不該勸你來峽江,吃了苦還沒說。”陳無漾痛心疾首。支書那番話讓他心存歉意。韓老師是一心幫助大家,而自己不但不感恩,還帶頭說毀樹種板栗。
“搞種植不是追求標新立異,而是產出有用農產品。什麼無土柚,沒有土能長莊稼嗎?那些高科技根本不是峽江農業的出路。”韓文祥說。
從白池村返回路上,楊師傅問他倆:“現在種棗子好賣嗎?”
“好賣!”鄒林音應和著,來時聽了楊師傅早將桂花樹砍了栽棗子樹。
“我要到楊局長那去一趟,楊師傅踩一腳。”韓文祥招呼楊師傅停車。
“楊老板不用等我們,這是我們坐車的錢。”鄒林音遞給他100元匆匆離開。
開車的人都知道,鄒林音爽快大方,比男人做事還有風度。周圍的開車司機都願意給他跑腿。眼見她走遠,他才離開。
楊秀玲正在和下屬談話:“喲,你倆過來了。”招呼下屬端茶招待客人。韓文祥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楊秀玲示意下手離開:“怎麼了韓老師。”
“峽江柑橘麵臨滅頂之災啊。立冰洋、活力源兩大集團合力圍剿我們巫龍鎮農村巴不得整垮農業啊。”韓文祥痛恨這些大商人不管老百姓死活。“有些老百姓上當把樹砍了。”
“這事關峽江從戰略上發展經濟,老百姓種地沒出路自然到城裏打工養家,帶動城市化進步可喜啊。”楊秀玲調侃。“我們處於三峽腹地,生態比農業位置重要。沒人開荒種地,生態破壞自然少。”
鄒林音則反對這種觀念:“城市化不是趕農村進城,而是讓農民生活更充實富裕。峽江是三峽庫區移民大縣,農業是基礎產業。都進城了誰為城市提供糧食蔬菜。”
楊秀玲說這事縣裏依照市裏決策,引進大企業來峽江發展,走企業加農戶的農村發展道路。農民以土地參股,企業租憑土地發展農村經濟作物,形成產品供銷商加工一體化道路。分散的小農經濟沒辦法應對市場經濟的衝擊,深耕果汁飲料市場的大企業來此發展,峽江具有天然優勢促成這樁聯姻。
韓文祥連連搖頭,大企業都是逐利的吸血鬼。現在國家對峽江有政策扶持,還有大量補貼,那些企業看到有利可圖找銀行貸款搞農業開發。一旦種植收效不好,還不是一走了之,留下一個爛攤子。
“峽江無數次的爛攤子還是收起來了,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人走茶涼,好多政策得不到延續,吃苦的還是老百姓。”楊秀玲說道。不走城鎮化道路,農民的問題難以破解。辦企業自然趨利從實,出來混的遲早會還。
兩人一時語塞,大企業來峽江可以帶動更多的人種板栗,核桃,李子等經濟作物,他們發展合作社受阻,源於自有資本不足,柑子集中上市造成賣柑難,韓文祥這時有了他的主意,他沒有直接表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