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3 / 3)

如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等一批魏國的人才良將都為他所用,絕對不會彪炳史冊的。在此期間著名的合縱家和連橫家相互角力,解釋“合縱”與“連橫”。(圖)

最終是以張儀為首的合縱家勝出了,秦朝後來才有可能將六國逐個擊破。這是後來的事了。

秦惠文王死後傳位給秦武王(贏蕩),他身高體壯,最大的愛好是是舉重。他不僅愛舉重,還讓一批愛舉重的大力士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重,舉一個大鼎叫“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把大腿骨砸斷,到了晚上,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死的時候才二十三歲。所以舉重有風險,比賽需謹慎。史上最大的體育比賽事故,國王參加比賽一不小心可能把小命都搭了進去。

秦武王在位三年,也辦了一些事,由於他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南征北戰,平定了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武王死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叫嬴則繼承了王位,史稱“秦昭襄王”,

早年在燕國做人質,武王意外身亡才被趙武靈王送回秦國,當上國君。

秦昭襄王才是真正的一代奸雄,以奸雄之姿態拓天下,而使六國節節敗退。他是個真正的繼承了秦穆公的雄心、秦惠文王的手腕和本領,更繼承了秦武王的重武好戰。而且他還特別長壽,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死的時候七十五歲(也是十九歲登基)。可以這麼說真正打敗六國的是秦昭襄王,後來秦始皇隻是鞏固了他曾祖父的霸業。

說說秦昭襄王在位期間都做了些什麼。

他在位不久就有公子叛亂,諸多大臣、諸侯、公子被誅殺。

他的母親羋八子(宣太後,誰看過《羋月傳》?)是楚國人,秦國在昭襄王第六年、第八年這兩年都討伐楚過,更在第十年以詐術劫持楚懷王,使楚懷王最終客死異國。屈原就在這個時期投河自盡的。

秦昭襄王的第一大將叫白起,史上第一戰神、也是第一殺神。

戰神白起(圖)

秦昭襄王第十四年,白起攻韓國魏國斬首二十四萬;第四十三年,攻韓國,斬首五萬;四十七年,世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盡殺趙國四十萬人。什麼概念?四十萬,當時一個國家才多少人。強大的趙國經過這次戰爭從此一蹶不振(課本上的將相和就是此時的趙國的官)。

白起指揮的戰役,上麵列舉的隻是大的戰役,他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一代戰神最後被昭襄王一紙聖旨賜死了。

第四十一年的時候,秦昭襄王他聽宰相範雎的諫言奪了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

第五十一年的時候,秦昭襄王攻打西周,把當時的周王姬延捉到秦國,雖然後來又放了他,不過他第二年就死了,這一年也就是秦昭襄王第五十二年,周王死了,代表帝權的九個大鼎入秦,周朝宣告滅亡。也就是說傳承了八百年的周朝是在秦昭襄王手裏滅亡的。

可以說,秦昭襄王在位隻是幾乎無年不征戰,極盡殺戮,秦國的暴政也是從這時開始的。當然,正反兩方麵看問題,也是唯有如此才使得中國最終得到了統一。

(三十分鍾)

最後一個我們要講的秦朝國君就是:秦!始!皇!

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有了他才有了統一的中國。後人給他的曆史定位是“千古一帝”!

在講秦始皇之前我看提一提他的爺爺和爸爸,他爺爺史稱秦孝文王,在位僅僅三天(注意不是三年,而是三天),秦孝文王在秦曆史在位時間最長,而他,剛好相反,在位時間最短。

秦孝文王由於死得太快,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還沒有立太子,所以一時間朝野就亂了。也讓一個人有了可乘之機,這個人是誰呢?

他叫呂不韋。呂不韋是衛國(與商鞅同國籍)著名的商人,非常有錢。當時秦始皇的父親(名叫子楚)作為人質居住於趙國都城邯鄲,秦始皇也是出生在這個地方,他幼年的時候在受盡了趙國人屈辱。

呂不韋作為一個商人來到趙國,他想進行一場豪賭,他給趙國的看守重金賄賂,把子楚和嬴政贖了出來,並且成功地讓子楚當上了國君,史稱“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在位之時大多在貪圖享樂、寵你後妃,大權在呂不韋的手裏。隻在位三年就駕崩了。

終於,嬴政上台了,他十三歲當上國君,拜呂不韋為國相,河南洛陽封地十萬戶。呂不韋這個人如果你們覺得他僅僅是一個商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寫了一部書叫《呂氏春秋》,寫成的那一天懸掛在國門上,聲稱能改動一個字的,賞千金。

一字千金(圖)

《呂氏春秋》這部書是很偉大的,但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

話說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係。

他的功績可以用偉大的形容。但是我們說秦朝從昭襄王開始就行使暴政,到秦始皇也是這樣,他施行苛重的賦稅,又推行“嚴刑峻法”的法令,後代許多酷刑基本是從秦朝開始。萬裏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百姓死傷無數。

而且,秦始皇三十四年,發生了一件事,使得秦始皇秦始皇背上了千古的罵名,這就是古今中外的“焚書坑儒”。(圖)

秦始皇敏銳的發現,國家的統一關鍵在於文化的統一、思想的統一、在於民族的融合,他手段殘暴,但是他成功了。到如今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還凝聚在一麵旗幟之下,跟秦始皇的殘暴手段不是沒有關係的。

焚書坑儒這件事,讓秦始皇背了一世的罵名,實際上並不是因為秦始皇燒了多少書,殺了多少人,而是在於他得罪了一群不應該得罪的人,讀書人!

你們可能不知道,中國的曆史是武將打拚下來的,卻是讀書人譜寫的,讀書人在中國曆史上地位很高。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典故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等典故都是鼓勵大家讀書的,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所以同學們,你們都可以落下,唯獨讀書不能落,一定得堅持。

稍微扯得有點遠了,秦始皇由於殺了一群讀書人,不僅背了千古的罵名,還導致後來他建立起來的帝國迅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