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進家從外麵看有五間房子,中間是灶房,灶房的東西兩麵,在灶台的北麵,隔開門,分別一字排開三口大瓦缸,這些大缸各有各的用處,和我們那裏不同的是,勤進家的壓水井還打在灶房中間偏西一點的位置,下麵安放著一口小缸,倒也是很方便。進入裏麵的門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他家就好象是三間房子,因為屋裏的兩間並沒有壁子間隔著,倒顯得屋裏很大很寬敞,後來才知道這兒的民居都是這樣的。屋子裏沒什麼擺設,隻是有一個高低高做得很別致,兩麵不一樣的高部分竟然做得跟冰箱一樣,我開始還以為勤進家有兩台冰箱呢,說出來,把勤進逗樂了,
“你以為我哭窮還是藏富呢?那是我三哥見人家做的家具好看,家裏又有現成的木頭,我們這裏不缺木材的,所以就也請人做了一個,這是我們家最新式的家當了。”
勤進說的一點也不假。
他們家的情況真的都趕不上我們家附近的一般農村家庭,我越住下來越發現,發現白蓮的話說得是太有道理了。越發現越看重勤進,越想幫他。
我一向不是一個矯情的人,也一向不輕看人,又因這樣的家庭出了個勤進,勤進在我的心中一直有種神秘的吸引我的地方,我就更加自覺的融入到其中去,尊重適應他們的生活習慣。
三姐要做酸湯子了,我在邊上瞅著,鍋裏的水燒得滾開的時候,三姐拿出一個做湯子專用的工具湯子套,攥在右手的姆指和食指間,順手揪起一塊處理好的湯子麵,我還沒看清她的兩隻手是如何配合的,一條條黃色弧線就從三姐的手上躍進了鍋裏,不一會兒,這些湯子條就從鍋裏浮了上來。。。。。。成品真的像我們家鄉的cha子,隻是比cha子要粗要硬一些。可是他們要連湯吃,而cha子恰恰要把頭一次甚至前兩次前三次的湯棄去不要,瀝幹水分後,備用。可以拌著吃,我們當地最常見的吃法是炒cha子,湯cha子。
相似的東西,不同的吃法,口味就不同。勤進不吃我們家那麵的cha子,卻偏偏特喜歡它的近親湯子,而我雖然連湯喝不習慣,卻並不像勤進排斥cha子那樣排斥湯子。
後來在和勤進不高興的時候,我也想過,他對於習慣性的東西屬於頑固派,根深蒂固頑冥不化,比如飲食,比如什麼另外的東西......而我也許則沒有他那樣堅持的徹底。
晚飯的時候,端上來一隻大火盆,勤進介紹才知道,以前我從沒見過,我們那兒沒有。
火盆上麵坐著一隻盛滿酸菜豬肉粉條血腸的鍋,火盆邊沿幾個小醬碟,都放在炕上,還有酸湯子。我雖然不太得勁但我飛快的適應,並且學著他們的樣子,夾起酸菜粉條蘸蒜醬吃,我可不想讓人為難,別說他們家沒什麼青菜可做,就是有我也決不會給人添麻煩,再說這民族特色也很新鮮有趣。
我覺得出來,他們全家人對我都很好,勤進呢?怎麼說呢?他一聲不響地去小賣店買了香皂和衛生紙,放在了我用就能看得見夠得著的地方,卻沒對我多說什麼,我知道他這是特意為我買的,因為他們家的人都不用。
在他家,他對我比在我們家要多些關心,但還是有種距離的感覺,我試著理解他,並且盡量體諒,他的有點無常的性格是因為家境的關係。也許有一天,當他真正愛上自己的時候,他的心境會開闊的,他也就不會再封閉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