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循
(?-411) 東晉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自範陽大族盧氏,原(今河北涿州市)人,士族出身。但因渡江較晚,未受朝廷重用。元興二年,盧循與劉裕戰於東陽(今浙江金華)、永嘉(今浙江溫州)和晉安(今福建福州)一帶,不利,乃浮海南下。次年十月,盧循破番禺(今廣東廣州),自稱平南將軍,接受朝廷所封征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官號,並派姐夫徐道覆和親黨占據始興(今廣東韶關南)及其他各部。盧循、徐道覆雖接受朝廷官號並遣使獻貢,但又派人到大庾嶺一帶伐木,秘密準備北伐船隻。義熙六年(410)二月,盧、徐乘劉裕北伐南燕,東晉後方空虛之際,分兩路北上。一路由盧循率領越五嶺,經長沙、巴陵(今湖南嶽陽)直指江陵。一路由徐道覆率領直下廬陵(今江西吉水北)、豫章(今江西南昌),大敗官兵,殺江州刺史何無忌。盧、徐即合兵東下,五月,在桑洛洲(今江西九江東北長江中)大敗晉大將劉毅,軍抵淮口(秦淮河入長江之口,今南京西北),直逼建康。此時義軍戰士十餘萬,舳艫千計,樓船高達12丈,舟車百裏不絕,朝廷一片慌亂,劉裕星夜趕回,倉促應戰。徐道覆主張立即登陸與劉裕決戰,盧循多疑少決,貽誤戰機,使劉裕得以集中兵力,周密部署。義軍小挫,盧循下令退卻。十月,義軍西攻江陵,不利。十二月,義軍與官兵在大雷(今安徽望江)、左裏(今鄱陽湖口)相繼展開死戰,損失慘重,南退番禺。但此時番禺已被官兵搶先占領。義熙七年(411年)三月,義熙七年(411年),劉裕派兵擊殺徐道覆,盧循久攻番禺不下,轉往交州。此時交州刺史杜瑗病亡,朝廷有詔令其子杜慧度襲職,慧度尚未接詔,盧循已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搗入。慧度悉散家財,號召中州文武6000人於石埼應戰,一舉擊敗盧循,盧循見大勢已去,以酒毒死妻子,再殺死不願殉死的美妾,投水自殺。杜慧度得勝後,殺盧父,尋得盧循屍身,把首級割下,再加上李脫等人頭顱共七人,用小箱子精致包裝,送往建康。
徐道覆
(?-411年),東晉起義軍盧循、孫恩的姐夫。隨孫恩、盧循舉兵十萬起義。義熙元年(405年),東晉命盧循為廣州刺史,徐道覆為始興(現廣東韶關)相。義熙六年(410年),盧循、徐道覆以十餘萬北伐東晉,據江州(今江西九江)。二月,兵分兩路,盧循率領越五嶺、長沙、巴陵(今湖南嶽陽),直指江陵,擊敗荊州刺史劉道規;另一路,徐道覆率軍直下廬陵、豫章(今江西南昌),殺江州刺史何無忌。後盧、徐兩軍合兵東下,大敗晉大將劉毅。晉廷震動,立遣劉裕北還。此時盧循和徐道覆發生內訌,撤守尋陽,最後退守廣州。義熙七年(411年),劉藩、孟懷玉等進軍嶺南,二月,攻克始興,徐道覆被斬殺。
劉牢之
(?~402), 中國東晉名將。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東晉北府兵將領。出身將門,麵紫赤色,有神力,驍勇善戰。東晉太元二年(377年),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建立了一支軍隊,劉牢之以驍勇應募,初任參軍。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四年,隨謝玄在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一帶擊敗前秦軍的進攻,升鷹揚將軍、廣陵相。383年,淝水之戰時,他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的5萬前秦軍,並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梁成等10名將領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初戰告捷,對整個戰爭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他因功晉龍驤將軍、彭城內史。384年,隨謝玄乘勢北伐,劉牢之一度追到鄴,收複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後曾致力於鎮壓孫恩、盧循的天師道浙東農民起義軍。淝水之戰後,東晉朝廷內爭複烈。兗、青州刺史王恭、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荊州刺史桓玄等為爭奪朝權,都拉攏手握強兵的劉牢之。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討王國寶,以劉牢之為軍府司馬。次年,司馬元顯收買劉牢之,擊潰王恭後,劉牢之任征西將軍,都督兗、青、冀、幽、並、徐、揚州和晉陵諸州軍事。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北府軍奉命征討在荊州割據的桓玄,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桓玄稱帝後,為翦除北府兵將領,削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對他們先靠後反,反複無常,致使將佐逐漸離散。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桓玄,然由於投降桓玄已人心喪盡,眾叛親離下北逃至新洲,其子劉敬宣失期未至,劉牢之以為事泄,遂夜間自縊林中。劉敬宣投奔高雅之。
前秦:
王猛
字景略,明帝太寧三年(325年)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到王猛出生時,後趙已席卷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繼石勒稱帝的石虎,是個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的暴君,後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住下。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淒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王猛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誌,氣度非凡。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沒有誰瞧得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鑒”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總算死了,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凶狠的廝殺,直殺得“橫屍相枕,流血成渠”,一歲之中,帝位三易。大將冉閔乘機攻入鄴城,屠戮羯人二十餘萬,於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滅趙建魏,遂“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立國不及二載便被從東北撲進華北的鮮卑慕容氏前燕政權滅掉。鄴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了。氐族屬於西戎族,原居今甘肅東南端,東漢末年內遷關中地帶,與漢人雜居,逐漸“漢化”。苻氏世為氐族酋長,石虎強徙苻洪及其部眾十萬至鄴城以南。冉閔稱帝後不久,苻洪自立為王,旋為部將毒死。其子苻健遵囑率眾西歸,於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占領關中,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稱天王、大單於,國號秦(史稱前秦)。次年稱帝,勢力日強。穆帝永和十年(354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爭以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聚觀。王猛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麵捫虱(捉掐虱子),一麵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裏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裏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桓溫的心思是什麼呢?他盤算的是:自己恢複關中,隻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同時越發認識到麵前這位捫虱寒士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姚萇
(330年-393年)。十六國時期後秦政權的開國君主。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是羌族首領姚弋仲子。姚襄弟。
鄧羌
前秦名將。隨苻黃眉等進擊姚襄,獻計激怒敵軍,偽裝撤退,誘敵深入,擊斬姚襄。從苻堅平張平,與猛將張蠔交鋒,以計擒之。尋任禦史中丞,配合王猛執法,斬豪強、貴戚二十餘人,長安整肅。後參與擊劉衛辰,平苻柳、苻廋之亂。後於石門大破燕軍十萬,複從王猛攻燕,潞川之戰,與張蠔、徐成等策馬持矛,突入燕軍,大破慕容評,俘斬燕軍十餘萬。後平蜀亂,並擊敗代王拓拔什翼犍等,被稱為「萬人敵」。
張蠔
本姓弓,前秦猛將,上黨(今山西長子)人,張平養子。力能拽牛,跳躍可逾城牆。嚐與張平妾通,事泄後自宮謝罪。苻堅討張平時出入前秦軍陣,如入無人之境,後為鄧羌、呂光合擒。降秦後,從王猛攻晉陽,率數百壯士掘地道取城。潞川之戰中隨鄧羌策馬持矛,突擊燕軍,大破慕容評之眾三十萬。複從鄧羌擊敗代王拓跋什翼犍。與鄧羌並稱「萬人敵」。淝水之戰中潰敗。苻丕時任司空。
劉衛辰(?-391年),十六國時期匈奴支係鐵弗部首領,劉務桓之子,前任首領劉悉勿祈之弟,胡夏建立者劉勃勃之父。359年(東晉升平三年、前秦永興三年),悉勿祈去世,衛辰殺悉勿祈之子,自己繼位。衛辰繼位後,依違於前秦及代國間,前秦天王苻堅以之為左賢王;而代王拓跋什翼犍則將女兒嫁給他,惟衛辰仍叛服無常。前秦建元元年(365年),衛辰敗於前秦而被生擒,然而前秦仍封衛辰為夏陽公待之,讓其統率原部落。此後數年,衛辰因屢敗於代國,而受前秦保護。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衛辰為代國所逼,向前秦求救。前秦乘此機會,一舉滅代,並將代國分為東西二部,其中黃河以西之土地、部眾歸衛辰所屬。衛辰雖不久再度因叛秦而為秦軍所敗,惟苻堅仍以衛辰為西單於,統率黃河以西諸民族。前秦於肥水之戰敗後,國內分崩離析,衛辰久居朔方(即黃河以西之河套),兵強馬壯,成為不少勢力拉攏的對象。386年,後秦帝姚萇命衛辰為大將軍、大單於、河西王、幽州牧;西燕帝慕容永命衛辰為大將軍、朔州牧。391年,衛辰派軍攻擊北魏,反為所敗,衛辰於魏軍追擊途中為部下所殺,其宗族除幼子劉勃勃逃奔薛幹部外,盡為魏軍所誅。衛辰任鐵弗部首領共計33年。後來勃勃建立胡夏,追諡衛辰為桓皇帝,廟號為太祖。
乞伏國仁
(?-388年),十六國時期西秦國建立者,385年-388年在位,隴西鮮卑人。
乞伏司繁
(?--376年)為東晉十六國時期隴西部鮮卑首領,承襲乞伏傉大寒。前秦天王苻堅在位時,封他為南單於。在位時間不詳,其子為西秦建立者乞伏國仁。
呂光
(338年-399年),字世明,,祖居單父縣城東。略陽(今甘肅天水秦安縣)氐人,是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國建立者。
前燕:
皇甫真
字楚季。祖籍安定朝那。清儉寡欲,豪飲不醉,以弱冠高才就任要職,多施惠民善政,慕容儁時期為典書令,受臨終顧命。慕輿根、呂護之流為亂時,皇甫真力促慕容恪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穩定朝局。因功官拜太尉、侍中。秦燕相爭時期,被前秦評為燕國唯一智謀之士,燕亡後任前秦奉車都尉,幾年後病逝。當年王猛率軍滅燕,進入鄴都時,皇甫真望馬首而拜,但第二天卻禮數不周,隻稱呼為你,王猛問起原因,皇甫真說:“你昨日是敵人,今日是同僚,我拜敵人而稱同僚為你,有什麼奇怪?”王猛大為讚賞,稱為國之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