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這也是各個州府、城池掌權人的心思。出事到現在,沒有一個外放的官員帶領其守城的兵馬前來支援,由此便可見一二。大夏皇帝是誰坐不要緊,他們在乎的隻會是這人是不是大夏皇室中人。”
說到這裏,太子十分不忿。本來以趙泫然的三萬人馬,即使用百姓作為籌碼,他們也不至於會逼得這麼緊。京都有禁衛軍,若是那些個城池願意將守城的兵馬帶來與禁衛軍來個裏應外合,形成包圍之勢,那這困局早就解了,他也不必費心費力的還想要從敵人內部開始瓦解。
可是那些個官員一個個都害怕戰爭給他們帶去影響,都不願出兵。這些年來,各個城池之間也有看不順眼的,若是有一方將自己的兵派出去了,那麼他的敵對方定然會趁火打劫。
當然,這些事並不會做得太明顯,不然一道聖旨下去,那是誰都擔待不了的。饒是如此,敵對方也可以趁機獲得一些好處。為了不讓自己有所損失,他們自然誰都不願意出兵,一個個就當做不知道一樣,安然的躲在自己的府中享樂。
每每想到這個,太子就恨不得直接帶兵去把那些個官員的府邸給抄了,讓他們都受受牢獄之災,看誰還敢如此陽奉陰違!
隻是眼下他連趙泫然的事情都無法解決,這些念頭也就隻有想想,待解決了當務之急再說也是不遲的。
斂去眸中的寒光,太子繼續道:“如此一來,張成留下趙泫然,不就是為了借趙泫然的名頭,能夠光明正大的奪了您的江山。現在他將趙泫然囚禁起來了,若是我們把這消息給散播出去,說不得那些不願派兵的人便會改變注意。”
“隻要外頭能有兵馬接應,加上這兩萬禁衛軍掌控京都的局勢,此劫,便可破!”
話音落下,太子的麵上盡是堅定的神色,顯然對此事很有信心。
皇帝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卻是沒有立即說話。上官鎮宇見此,眼皮一跳,頓時開口道:“皇上,太子殿下所言甚是。眼下這種局勢不宜僵持過久,現在西蒼和南疆都在觀望,雖說西蒼和我們定下了百年內不開戰的協議,但世事無常,一旦我們內部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說不定西蒼和南疆就會群起而攻之。”
“屆時,內憂外患,大夏岌岌可危矣!”
沒有大肆的誇讚太子,上官鎮宇卻是將眼下的形勢分析了一遍。做了皇帝這麼多年的臣子,他自是明白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對太子不複以往。若是此時他大肆推崇太子,雖然皇帝現在不會說什麼,但心裏到底會不滿。待此事解決後,太子繼位的事情,便不會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