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字路口向東,東西大街有個斜坡,各家的宅基和大街連成一片,比地平麵高出來三米多,這也是河灘村莊的一個特色,建房先墊崗子(用土堆成的土台),房屋院落建在崗子上。
順著東西街從西到東,每戶有老人和長輩的人家都得進去拜年。
雖然天還未亮,可是各家各戶大門口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整個村子到處喜氣洋洋。
各家的院子裏都鋪著草席,來人跪在上麵磕頭。跟在人群後麵的,也有偷懶的,屈膝裝個樣子就算了。悠悠在後世那見過這個陣勢,這次算是開了眼。
堂屋的桌子上都放著一筐糖地瓜幹和一盒香煙,極少數人家多了一盤水果硬糖。
家裏來了拜年的,熱情的給男人讓香煙,給女人和孩子抓糖地瓜幹吃。大多數人都客氣的回絕了,一盒煙才二十根,根本不夠大家分的,也就是擺個樣子。
不過給孩子們倒是實心實意,跟著家裏大人拜年的孩子,口袋裏都裝滿了糖地瓜幹,嘴裏也都沒閑著,起勁的嚼著。
路上碰到好幾撥拜年的人群,大夥彙合在一起,人越來越多,孩子們歡快的跑前跑後。
和後世的微信拜年相比,多了濃濃的人情味。
人們大多數穿著藍黑色的粗布棉衣,舅舅和爸媽一行不僅個子高,而且都穿著綠軍裝,在人群中特別的顯眼。
將整個村子轉了一遍,最後,悠悠爸媽帶著他們到達舅姥爺家時天才亮透。
舅姥爺家寬擴敞亮,五間堂屋,東西各三間配房。大門朝西開,在西屋的南麵,高大寬敞。對著大門的是一麵迎門牆,牆上畫著一簇翠竹。
房子東麵還有半畝地大的一個院子,除了豬圈、羊圈雞窩、廁所、柴禾棚。還有三分多的菜園子,不過這個季節,園子裏隻有幾畦蒜苗,透出些微的綠意。
舅姥爺韓玉林五十歲出頭,也是一身軍裝。身體魁梧,一米八多的高個,看來舅舅們都隨了他的身高。
舅姥姥周春蘭則顯得年輕多了,看起來不到五十歲。一米七多的個子,一百四十多斤的體重,濃眉大眼配上稍黑的皮膚,高門亮嗓,特別的開朗。
她拉著悠悠兄妹一人給了一元的壓歲錢,兩塊大白兔奶糖和一把炒花生,說是二舅舅和三舅舅過年帶回來的,這在村裏是獨一份。
舅老爺家的廳堂裏,八仙桌上正中擺放著偉人的半身石膏塑像,左邊摞著紅寶書,右邊放著一摞報紙。
悠悠看見報紙,兩眼放光地撲了過去,可惜個子太矮夠不著。
她習慣性的抓著坐在桌邊椅子上的舅老爺衣服就往上爬,看來以前沒少辦這種事,身體健全就是爽,舅老爺順手把悠悠抱到懷裏。
終於夠著了最上麵的一張報紙,先看時間:1975年1月30日。
悠悠感覺眼前一黑,根據史料記載,這可是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
悠悠趕緊往下看,原來這裏屬於魯省,魯省可是一個大省,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的省份。
看到悠悠抓著報紙發呆的萌樣,舅老爺逗她:“悠悠,你認識幾個字?”
“認識,1、9、7、5、3、0,我厲害吧!”悠悠頂著奔三的內芯硬是裝嫩。
“恩,厲害,還是我們悠悠聰明。”舅姥爺誇著抓了一把奶糖裝在悠悠的衣兜裏。
悠悠裝作害羞的從舅姥爺身上溜了下來,心不在焉的跟著姐姐和哥哥們來到大街上。
哎,有得就有失,這輩子的親人緣應該是穿越大神給的福利吧。家裏的生活眼下還可以,至少能吃飽穿暖,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