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登月計劃和軌道望遠鏡(3 / 3)

抵達月球的比例從1.5%提升到40%,那是25倍的提升。

地球曆史上,美國佬搞登月沒法用這一招,那是因為他們是在69年登月的,而空間站還要一年後才出現。

前露西亞的禮炮號空間站,當時技術含量和難度並不是很高,事實上,就是露西亞方麵在跟美國在登月太空競賽失敗後,臨時找的一個遮羞布,顯得“雖然美國佬登月了我們沒有,但我們造出了空間站,美國佬也沒有,所以打平了”。

而如今,既然這個世界已經有了初步的空間站技術,顧玩當然希望在軌道組裝的模式下,把各種發射成本降下來。

同理,地球上當年搞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時候,其實也是很浪費的,因為哈勃是1994年左右搞的,當時前露西亞剛剛解體兩三年,一片混亂,美國人也不可能跟94年的露西亞謀求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所以美國佬也沒法借助空間站技術發展軌道組裝。

哈勃望遠鏡在發射的時候,哪怕不考慮主鏡麵這些不可拆卸部分,哪怕是其他組件,也都是沒有充分拆分打包,所以才前前後後一共花了20億美元才造好。

現在,要是讓顧玩以“盡量分拆打包、降低地麵發射難度和成本”的指導思想搞,將來到了軌道上再組裝起來,絕對可以成本降低一半拿下。

唯一可惜的是,類似於哈勃望遠鏡這種天文觀測項目,是完全沒有經濟價值的,顧玩要賺夠了錢之後,靠情懷自己發射。

或者找點冠名讚助商,純粹靠愛發電,沒得商業回本渠道。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是太早了。

顧玩第一步還是要先把科技有關部門的人,把技術路線和立項決心、輕重緩急的問題敲定。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奮戰,到2013年的時候,他跟麻依依上述商量的思路,才算是說服了科技有關部門和國家航天戰略的方方麵麵。

有關部門正式立項2013年開始研發自主的空間站(國家隊的工作,具體研發跟顧玩無關),預期2015年開始測試,2017年發射。

然後,關於登月計劃的拆分組件和軌道太空望遠鏡的拆分組件,可以在2014年立項,然後趁著空間站計劃實施的那幾年,完成研發。2017年如果空間站順利完成,18年開始就要搞軌道組裝實驗,看看能不能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把登月和軌道望遠鏡都變得便宜一些。

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顧玩才想到去找大讚助商傑克豪斯。

他跟對錢不感興趣的傑克豪斯攤牌:“你出8個億美元預算吧,我再出3個億,咱把軌道望遠鏡發射了。我唯一能給的好處,是吧這個全人類第一座軌道望遠鏡的冠名權,讓給你。我本來是打算叫哈勃望遠鏡的,隻要你捐款,就叫豪斯望遠鏡。”

傑克豪斯還是挺講情懷的,居然就掏了8億美元,換取了軌道望遠鏡冠名權。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8136/497610603.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