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鎮國公戰死的軍報果然是童貫送過來的。
本來應該是率軍往西北走的童貫在半路上拐了彎,不知道怎麼就拐到了離邊城隻有兩百餘裏的延城,然後得到情報說鎮國公率軍出城了,他便也率軍援助,結果碰到了邊城殘軍,他便跟著殘軍進了邊城,然後送了這麼一封軍報過來。
軍報送到,京城大嘩。
各種抨擊鎮國公和邊軍的奏折堆滿了皇帝的書桌,而京城裏也開始流傳各種不利鎮國公和趙家的聲音。
便是有人提出邊軍的糧餉這麼久沒送,邊軍如何作戰之事,也馬上被淹了過去。
如此叫囂了有十日之久,京城人又發覺不對頭了。
邊軍沒有第二封戰報過來。
這個時候,一些茶樓酒店便有人開始議論了。
隻說鎮國公和邊軍怎樣,這要是邊軍擋不住,北戎人破關而進了怎麼辦?
誰去抵擋?
這個時候,一些鎮國公一個月送三封過來的催促糧餉的奏折內容也流了出來。
上麵的內容可是一封比一封緊急,明言邊軍已經餓死好幾萬人,剩下的也都已經虛弱無力,軍糧再不到,都不用北戎人打了,自己餓死得了,而且軍餉已經克扣將近一年,再這麼克扣下去,若是起了兵亂,就事態不可控了。
京城再度嘩然,上頭的權臣們怎麼想不知道,下麵的民眾卻是一片罵聲。
這個時候,又有人出來說了,這種情況下鎮國公率軍出戰一定是沒有辦法了,再守下去,不是餓死就是兵亂,唯有出擊,一是鼓舞士氣,再是從戎人手裏搶些糧食過來,如此忠義之事,卻被有心人說成莽撞出擊,何況,便是那報信的軍士也說了,鎮國公是力戰而亡,如此英勇之士卻被人汙蔑,其心可誅!
如此一番亂像之中,前幾日蜀州總督回到了京城,當日便直接上朝,當庭責罵了蔡炳和戶部兵部等人,直罵幾人是賣國賊,奸臣誤國,據說當時噴得蔡炳幾人是無言可對。
隨後皇帝當朝宣布,將戶部裏的錢全部調集給邊軍,京東路河北路今年的糧食都不入京,全部直接送往邊軍。
同時讓榮國公做好準備,隨時準備發兵援助。
如此一來,京城的風向又發生了變動。
而到上一個侍衛送信來之時,邊軍還是沒有第二封戰報送來。
不過,那侍衛笑道,三爺說了,讓姑娘不用擔心,趙皓很好,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趙皓很好……
當時蘇月心裏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怎麼可能很好……
不過既然謝玨這麼說,她也不想再多問,隻是讓唐冰催促船隊加快速度。
這個時候,謝玨和趙皓都在拚命戰鬥,她不能自己一個人這麼悠閑的坐船閑逛,至少,她能到謝玨身邊,讓謝玨有個讓心休息之處。
可沒想到,這個時候居然遇見了那位總督的家眷。
看樣子,那位總督是準備回京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