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抽買(1 / 2)

宋國立國之後,最先開放的是廣州市舶司。

隨後是杭州。

然後才是泉州。

幾十年過去,泉州已經成了宋國第一大港。

其市舶司的稅收,在福建路的總稅收裏占了不小的比重。

泉州亦成為了一個幾十萬人口的大城。

這些都得益於泉州市舶司從第一任市舶使便秉持的與商為想的原則。

所以不說本地願意出海的人越來越多,從番外來的海船也越來越多的停靠在了泉州碼頭。

不過看過了那麼多船,現在看著手上這張單子,現任泉州市舶使何銘還是有些驚訝。

抬頭看了看謝玨和李想,何銘笑道:“兩位這次收獲甚豐啊。”

說話之間,往謝玨多看了一眼。

李想是杭州有名的大海商,家資千萬,去年他願意從杭州到泉州來,從泉州走船,他是非常高興的。

所以,現在兩船帶了五百六十八萬貫的貨回來,他並不覺得驚訝。

隻是謝玨還是個新手,一個新手,就能以十五萬出去,帶了一百八十萬的貨物回來。

卻著實讓人驚訝了。

謝玨露了帶了點黃斑(古先生點的)的門牙笑道:“都靠李爺指點,在下才能在巴格達買到好貨。”

心裏卻有些懊惱,本來算好是一百二三十萬的價值的,偏生宋國的胡椒漲價了!

巴士拉當時積壓有大量的胡椒,而且賊便宜,龔管事便大手一揮,買了十五萬斤。

原來宋國的胡椒市場賣價也不過八貫一斤,合買價格不到四貫,現在居然漲到了十五貫一斤,官府的合買價給了個七貫一斤。

一斤漲了三貫,直接多出來四十五萬貫。

李想買的胡椒更多,若不是二十八萬斤胡椒裏給他算了二成損失,他那都快過六百萬了。

李想指點嘛?

何銘低頭繼續看單子上的細則。

謝玨貨物裏麵並沒有什麼名貴之物,也不過是龍腦五千斤,沉香六千斤,還有白檀一萬斤比較值錢,大頭反而是胡椒……

而其餘貨物一看就是巴格達特產,體積小,買價應該不高,不過勝在討巧,在宋國的價格不低,而且不需要合買,是以市價計算,所以總價值也不少。

再就是零碎寶石一批,那寶石專庫還特意拿給他看了。

一箱子的看不出品相的原石,大的少,小的多,有的隻怕比米粒大不多了多少,大約有個三四百顆,也難怪專庫不想點……

而李想的單子裏則多了許多貴重之物。

不說那麼大量的龍腦和沉香,便是那些珊瑚珍珠象牙也不少。

當然,去掉那些貴重之物,那些零碎的討巧東西倒是很一致。

隻怕是逛同一個地方買的……

再看兩人的港口公文。

何銘心裏便明了了。

這謝玨既然姓謝,隻怕開始是跟著謝光走的,然後一路呢,也沒有得到什麼照顧,所以貴重東西買不到。

在遇到大風暴之後走散,便跟上了李想。

李想倒是個實在人,帶了他在巴格達,自己買什麼也指點他買什麼。

隻不過龍腦和沉香都是朱裏三佛齊的特產,謝玨能跟著買的,也隻有胡椒了……

倒是運氣好,誤打誤撞上了。

看明白了,何銘也不多說了,將單子還給專庫,讓他們去撿貨抽買。

然後對李想笑道:“李船長可有想過日後都從泉州走?”